top of page
搜尋

「你師父是誰?」

Original瑞劔老師本願力4/10

僧問:「如何是佛法大意?」

師便喝。僧禮拜。

師云:「這箇師僧,卻堪持論。」


問:這是罵別問笨問題嗎?「喝」是罵他笨蛋的意思嗎?


答:是的。


問:可是後面為什麼又說「這箇師僧,卻堪持論」呢?


答:這是讚美他的話。也就是說「這個人還有成器的希望」。老是罵的話,會讓學生沒有信心。所以教育法上是有褒有貶。還不會的孩子,一開始就責備他笨是不對的。鼓勵他說「你一定可以做得很棒」,他就會動手做了。




問:僧為何禮拜呢?


答:被師的威嚴折服之故。此時是超越語言的。「喝」的當下,即被折服,這是人格的力量。對道行高的人「喝!」的話,對方亦回你一聲「喝!」如此即可分出高下。沒有道行,光是模仿「喝!」是不行的。這是非常有趣的事。比真功夫就得如此。


宮本武藏和關口彌太郎就是比的真功夫。兩人齊聲「喝!」之後,當關口彌太郎取下自己頭巾時,發現血跡染在上面,這就是敗北。高手過招,光是這樣就能分出勝負。不必在那裡廝殺老半天,就能分出高下。


這就好像獅子和狗一對峙,狗立即夾著尾巴跑開一樣。這是因為道行不同的緣故。因此,不必出聲,即可分出勝負。這是被對方氣勢所懾服之故。


一見面,就知道了。有一次我到禪宗大師南天坊禪師的地方去,因為他的一位弟子雙眼一直看著我,「喔!要試試看嗎」?所以我就回禮的一直看著他,結果那位弟子就跑掉了,這是被對方的氣勢攝住的緣故。


真宗也是如此,真宗的僧侶即使沒開口,光是保持沉默,亦可懾服對方。


問:此時的「僧問」的僧指誰呢?


答:指弟子。講弟子時,都是用「僧」字,這是指承法的人。如「僧問趙州」等,皆是採取此形式。平常是不用「弟子問」的形式。


問:僧問「佛法大意」是嗎?


答:是的。這問題問的很好。這問題拿來真宗的話,等於真宗在說法的時候,若有人問「老師,什麼是信心呢?」問這話是很難得的人。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。不論走到哪裡,沒有人問過我「老師,我不懂什麼叫信心?請問信心是什麼?」光是這樣的問題就很難有人發問。所以說這問題問的很好。


問:問這問題的人,是想被喝才發問的嗎?


答:不,並非如此。用功辦道問這個問題的人很難得。因為是師徒關係,所以弟子若悟道的話,接下來即是所謂的「築三拳」,即儘管對方是師父,悟道後的臨濟(弟子)即對大愚(師父)大打出手,並罵云「饒舌老婆」、「尿床鬼子」。在禪宗,師父也會被修理的。你們也可試試看的說:「稻垣老師算什麼東西!」地「喝!」過來。但是沒有人這樣做,真是沒辦法。


跟在桂老師的身邊,可以看得很清楚。桂老師一坐下來,就一動也不動。但是其他的僧人,卻是眼神閃爍不定,無法一直正視對方的臉。能暫時一動也不動地看著對方的人很難得。因為臉一直被人盯著看的話,人就會顯得不自然。不信的話,如果是一對一的話,很少人能一直正視我的臉。


長久以來,我一直不斷地強調「信心」「信心」,但是卻沒有人問我「信心是什麼?」這問題似乎是不易發問。


問:被老師的威嚴懾服住的關係吧。有人在別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絕,但是一到老師的面前,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。


答:確是如此。禪宗即特別重視這個。




問師唱誰家曲,宗風嗣阿誰?

師云:「我在黃檗處,三度發問,三度被打。」

僧擬議,師便喝,隨後打。云:「不可向虛空裏釘橛去也」。


禪宗非常重視傳統、師承。因此逢人即問:


「你的師父是誰?」

「是何派系?」

「從何處來?」


這是因為重視傳統、法脈的緣故。

真宗也應該如此。



問:這在問「是誰的門下」嗎?


答:在問「是誰的門下?依止誰學習?」這樣的一問就夠了。無法回答此問的人不行,不論在哪一方面都不行。


問:最近的學問(學風)不講究這個。在大學制度下,學問變成綜合性的東西了。


答:學問可以沒有師承,但是信仰一定得有師承。若問「你從誰聞法?」若是信者的話一定回答的出來。如果無法回答「從稻垣老師聞法」的人,大多是跑道場串門子的「游牧信徒」。無法回答師承的人,大多是沒有堅定信念的人。


問:這裡是臨濟禪師看穿對方有多少斤兩的地方吧?


答:是的。看的一清二楚。



問:最後一句在講什麼?


答:這本書(柳田聖山著『訓註臨濟錄』)的註解註的不好。他註釋成「汝莫伸手探向如虛空般之吾心境來」,這樣的解釋未免太小看臨濟了。


這句在講「絕對界」,指「莫拿相對的思想向絕對界」。並非像此註解「你不要向如虛空的吾心境挑戰」,把臨濟禪師講的這樣輕浮小氣。這樣的註解不好。


「不要用相對的頭腦去探絕對界」,那是自不量力,因此說不行。自己認為自己的心境像虛空一樣,有這種心態就不叫臨濟了。這樣的註解與其說是禪匠味,不如說是太外行了。


佛不知己是佛,神不知己是神,臨濟亦不知悟,這才是臨濟。阿彌陀佛也沒有想我是阿彌陀佛,若有想的空閒,早就拿來濟度眾生了。只有凡夫才會執著「我是有地位的人」。




問:此黃檗禪師的『傳心法要』,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?


答:黃檗希運禪師的『傳心法要』是一本薄薄的,約有十頁左右的小冊子。裡面在講「即心是佛」。此處所講的「心」是指,視世界萬物是心、是佛。佛非另外別的存在。


問:這是說自然是佛嗎?


答:連「自然」也沒有。若說「自然」的話,已經和佛分開了。說「心」只是符號而已。說是「佛」時,即是講「亦非佛」,也可以說「非心非佛」。所以說「即心是佛」時,即是指「非心非佛」。


問:這樣的話,道理這麼深,那麼參考書不就無法編造了嗎?


答:沒有辦法編造。所以學佛才需要學活的佛,依止活的老師才行。


問:「非彼」「非此」的話,編參考書不就很困難嗎?因為答案並非一成不變。


答:真宗也是如此。『教行信證』就是這樣,你用三十年或五十年不斷地拜讀的話,可以領受到連參考書裡面也沒有的東西。雖然禪宗辭典已被出版。這樣上課,好像我們是禪師一樣,但是我不知禪宗。讀『臨濟錄』是為了修養,若不讀一遍這樣的禪書,則無法讀佛教的大藏經,因為會被文字所絆住。

1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名號實相法

首先講到「名號實相法」的人師是曇鸞大師。名號實相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講「一生造惡值弘誓」的道綽禪師,引用《觀經》「下下品」之文,說「臨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十聲無量壽佛名,因而得救。」為何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?因為聞的是「名號實相法」。「實相」有功德,此成為名號的功德。...

煩惱菩提體無二

则盈: 師兄早上好!請教師兄,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中的“体”該如何理解? 還有,“淨土證悟的真理,在尚是凡夫身上說明之,實是不可能”這句該做何解?感恩師兄 蒙光: 南無阿彌陀佛 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,“體”作爲術語,在佛法中有多重所指,在此處指其自身、本性。體無二,即一體不二,...

三帖和讚:唱讚與文義簡說(一)

讚,即讚歎頌揚之義,讚歎頌美之辭亦名爲“讚”。佛教中特指讚歎頌揚佛菩薩功德行儀的章句。佛典中,以偈頌讚歎佛德者居多。日本佛教傳統中,將日語(和語)書成,以“和音”唱頌佛、菩薩、祖師或教法等之讚歌稱“和讚”。其形式多以七五調,四句一章為基本,由數章至數十章連續唱頌。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