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】
一切衆生從久遠以來,馳求心不止,沒於恩愛,被「我」的存在觀念和「物」的存在觀念所囚,不知、不信諸法的空相·空性。此故,愛憎違順如高峰山嶽,在善惡取捨的釜中惱亂,不體認絕對,而在相對的名目中重覆糾葛,不知生、生、生,生之始,昏死、死、死、死之終,被無限衆苦輪所縛。
向外求之馳求心若不止,不達性空。法性虛空廓超視聽,攀術無策。因此對底下的凡夫而言,「他力的真心」法爾無起,「清淨的信心」法爾不起。然無常殺鬼,迫於呼吸間;業海常逆捲;因果法則,是嚴中又嚴,進亦死,退亦死,停亦死,無一可免死,這是現實自己的不欺之事實。若無絕後複甦,則無法仰信大信心之黎明。
佛法有無量門,有難有易。至道無難,是易中之易,然發一念淨信則難,且是難中之難。視如來的本願爲無生命的文字·言句而心生排斥的人,或是別有高見吧?即教說是離教說,離處是即處,唯有圓解證入的人,方能乘本願力之自然。
本願力如大虛空,藏有光壽二無量的無限功德,凡聖齊入,不被世俗諦所縛。一切煩惱,不斷而被斷,憍慢之鎧被斷,摧滅魔軍,無明黑闇被照破,諸苦惱在苦惱中化爲大慈悲心活動的舞台,盡生超死,化罪障爲菩提水,不染罪垢,如大地攝諸法出生諸道,共滅智愚毒,共超脫善惡邪正入智城。
即使用思索去思惟、去修以爲是善的行業,也決無法破除馳求心的「計度知解」之闇。身也在闇中,心亦在闇中,即使馳求,又有何爲呢?破闇者,唯有本願力之惠日光,唯有無礙光明方可。聖人曰:
「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,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。」
又曰:
「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。」
如聖人所言般,真的如聖人所言般,千讀百讀之,以省己身之能力,朝暮不忘不怠之,一句足能治萬劫渴。聖人的面目在此一句。祖聖一句,徹之者得道,不徹者迷三界,一句流出,爲「教行信證」美玉六篇的大文字。六篇的文字攝於「信」之一字。始自華嚴,終至涅槃,以「信」定涅槃之真因。
所謂貫徹一句並非知解,並非文字的解釋,是如趙州「無」字的公案,是和如來法身起感應道交,是光壽二無量的感應,是真生命的交流。彌陀實是大悲慈親。法然上人勸誡曰:
「日光遇霧灰濛濛 人之知解障佛智」
親鸞聖人云:
「慶哉,樹心弘誓佛地,流念難思法海。」
不斷重複地讀誦此句時,感到無限的法悅。聖人的面目活生生地猶若在前。遨遊本願之大慈悲海,流念不可思議智海之聖人的風格,即是聖人的大信心海,即是光壽二無量的法雨之光明,此非枯渴的哲學思維的世界。
聖人愛真理,且追求了真理。但是其最初所追求的真理,並不是日後所獲得的「迴向的真理」。這真理乃不求自來的如來的大慈悲心,是「難思法海」。信心,不是自己的自覺,也不是自己可求得之自由。如來不是歸於如來的自覺,如來和衆生同在,又如來沒有自己是如來的意識。大信心是:
「如來滿足大悲圓融無礙信心海」。
是故沒有一念疑心。唯是信知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。信知即歸命,此早就在如來懷中成就,信也好往生也好,皆認可於光壽海,仰信於南無阿彌陀佛,此即無疑無慮也。
如來招喚的勅命才是本願的白道,同時亦是我等的大信心。若要在自己的心中找尋信心,當即著眼於難思弘誓。仰信弘誓處,即是反省自身的罪惡無能處。不是悔改後才乘本願,而是乘彼願力道之處,即是無慚無愧的大懺悔,這同是信心海之風光。
依聖人之意,所謂宗教,不是主觀、主觀意識和精神——佛的關係,而是依光壽二無量(悲智)的自爾活動的一切衆生的解脫道。信仰也好,解脫也好,皆仰信於光壽。光壽爲大悲願心,爲本願,爲本願力,爲呼喚我等之勅命的名聲,名聲中有安心安堵。「信」中沒有自己在信的自誇慢心,「行」中沒有自己在念佛的自誇慢心,不誇善不畏惡,是信心海的風光。因此,向外馳求,想以求善、行善行,取得菩提的這種倫理的自力心是無法證入的。信,不求之不得,話雖如此,信也不是求之就可得的。滅卻馳求心,越是努力想握住佛的真理,真理越是隱而不現;越是抛下不管,則越是墮入斷空;越是去把捉,越是迷失其形。只有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。
信心海不問貴賤道俗,不分男女老少,不論因障多少,不拘修行長短,因其超越倫理,既不是「行」,亦不是「善」。不是依坐禪奏効,亦不是依實踐道德能入。一遍的念佛亦不少,多念的稱名不多,不貴無念無想,不嫌妄念妄執,不憎凡愚生活,不追賢善精進,唯依憑願力之自然,信順勅命而已。此處沒有任何理論,但令信知「無義爲義」。
實是不可稱·不可說·不可思議的信樂。話雖如此,這不是空無斷見之邪見,亦不是悟四諦、十二因緣、空、無我之證悟。深自反省,在無計可施,無法可想,被逼入死胡同,一籌莫展的時候,在悲痛苦悶的淚水中,不可思議的是竟響來如來的聲音。然大信心不問有限無限,不論有無,不謂相對絕對,不希求他家之珍寶,身是不識一丁的文盲,在貪瞋煩惱中生起不可思議的願往生心。如來光壽的真生命攝取此愚惡的身心,令歸一於彼真生命中,此乃活生生之不爭的事實。
煩惱的自己不是如來。信心不是自己在心中肯定如來,既不是即心是佛,也不是即身能成佛。又亦非容許在心中建立淨土的「己心彌陀、唯心淨土」觀。淨穢永分別,佛凡不一,是依佛智不思議,慶喜「超越善惡與淨穢」*的。
*注:「和讚」之「聖德奉讚」: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