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作家相片HK Horai

【題目:《御文章》】

【地點:日本淨教寺瑞翔庵】

【主講:島田和麿老師】

【時間:2017年5月8日】


大家早。老住持要介紹一下我們昨天去的法隆寺,法隆寺是日本國內現存最古老的寺院,是聖德太子所建的,大阪的四天王寺也是聖德太子所建。聖德太子生於西元574年,48歲,622年就往生了。聖德太子雖然沒有當天皇,可是他以攝政的身分來統治日本。他最大的工作,就是《十七條憲法》,這是日本第一個憲法。《十七條憲法》的第一條是「以和為貴」,第二條是「篤敬三寶」,三寶是佛法僧。因為《十七條憲法》,才有日本這個國家,所以當時

的日本也才天下太平。


有關聖德太子的,有一個〈天壽國曼荼羅〉,「世間虛假,唯佛是真」,這是裡面的一句話,是聖德太子所遺留的法語,請大家一定要記得這句話。全日本最恭敬聖德太子的,就是開山祖師親鸞聖人。

我們今天要拜讀的《御文章》,是第八代宗祖蓮如上人所寫的書信。蓮如上人是五百年前的人,他就是以《御文章》來弘揚淨土真宗,譬如他寫一封信給某地區的門徒,門徒收到信之後,因為當時日本大部分的人不識字,所以識字的人把它拜讀出來,大家就可以聽得懂,來聽淨土真宗的教義。


《御文章》第五帖第十通〈聖人一流章〉:聖人一流御勸化之旨趣,以信心為本。其故,棄捨諸雜行,一心歸命彌陀,依不可思議之願力,由佛方治定往生。其位亦釋云「一念發起,入正

定之聚」。其後的稱名念佛,應領解是報謝如來定吾等往生的御恩之念佛也。

慚愧敬具 慚愧敬具

這篇御文章最短,但是也是最重要的。八十通的《御文章》最重要的,《御文章》的中心,就是〈聖人一流章〉。

現在白板上寫的,是《教行信證》的全部六章:「教」和「行」:第十七願「信」:第十八願

「證」:第十一願「真佛土」:第十二願和第十三願「化身土」:第十九願和第二十願這稱為「願行門」,淨土真宗的教法是從「本願」出發。我們的解脫之道,是從真如顯現了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,然後阿彌陀佛又把自己降到菩薩的身分,法藏菩薩,顯示修行佛道來給我們眾生。這是如來說法給我們。


我們今天下午要講解〈領解文〉,

〈領解文〉是站在眾生這一方面,我們頂戴信心的姿態。今天早上是講《御文章》。

我們有所謂的「願行門」和「機法門」,「機法門」是站在我們眾生的立場,請大家記得這個部分。我們先來拜讀《御文章》第十三通:

「夫南無阿彌陀佛之文字,其數僅有六字故,想必沒有什麼殊勝的功能吧。此六字名號之中,無上甚深的功德利益之廣大,無有窮極。因此,應知取信心亦是包含於此六字之中,並非別有信心在六字之外也。」一般人會想,「六字名號好像沒有什麼殊勝的功德」,當時候在日本有真言宗、日蓮宗、天台宗等等,真言宗是唸「南無大師遍照金剛」,日蓮宗是唸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,禪宗是唸「南無釋迦牟尼佛」或「南無觀世音菩薩」,有各種佛號和咒語,而六字名號「南無阿彌陀佛」跟這些完全不一樣。

蓮如上人在這裡要講什麼呢?就是六字名號之中,包含了阿彌陀如來的無上功德、無量功德,是我們凡夫不能想像的,功德力都融在六字名號之中。

我們講功德和利益,這個是我們出離生死之道,這個就是出離生死之道的解脫方法,「不用擔心,我會來救度你,我所有的功德都會讓給你,請你們利用這個功德來成佛」,這個是如來大慈大悲的結晶。這篇御文章的頭兩行是說,這是六字名號的功德。下一段是我們要如何的頂戴六字名號。蓮如上人在第二段先引用善導大師的六字釋:

蓋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,善導大師釋曰:「言南無者,即是歸命,亦是發願迴向之義。言阿彌陀佛者,即是其行,以斯義故,必得往生。」善導大師生於53到681年,他讀誦淨土三部經,然後就決定了念佛一行就是他要解脫的道路,就在長安弘揚念佛教法。善導大師專修念佛,可是在當時的首都長安,也受到了其他佛教宗派的攻擊。當時的佛教裡面,無著菩薩的著作裡面就說,我們眾生要成佛,要歷經無量劫,才能夠成佛。當時雖然他們也有念佛,也

把「南無」稱為「歸命」,可是他們說念佛只有願、沒有行。所以他們對善導

大師的念佛門,就攻擊這一點,他們說六字、南無只有願、沒有行。


善導大師怎麼回覆他們呢?他說,「南無」就是「歸命」,也就是「發願」,所以「南無」有「歸命」、也有「發願」之意,而「阿彌陀佛」就是「行」,所以六字名號願行具足。善導大師講了這句話之後,念佛又開始弘揚、興盛起來,所以這個六字釋意義深重。

我們凡夫,假如說「我想要進大學,我要賺錢,我要創立公司」等等,我們通常是要先有願,先要發願,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實際地去進行,也是沒有用。這個「行」,佛教用修行,如果我們沒有實際來做,譬如要上大學,就要努力念書,如果沒有這樣做,也就等於不會上大學。

而「願行具足」就是成佛的通道,一定要願行具足,這非常重要的。這只是佛教所講的,其他的宗教沒有講願行具足。一神教的話,什麼是神?什麼是上帝?他們也不知道。德國哲學家康德說,「我不知道神是什麼,我們沒有辦法證明神的存在」。我們不能證明什麼是神、什麼是上帝,我們也沒有辦法成為神或上帝。一神教沒有講願行。我們要發什麼願、行什麼,我們才能成為神或上帝,一神教沒有講這個。


所以〈正信偈〉會讀到,「善導獨明佛正意」,這個就是佛的正意。所以我們念〈正信偈〉,會從「善導獨明佛正意」這裡再舉腔,這個是因緣。大家應該很熟悉地來拜讀六字釋,「言南無者,即是歸命,亦是發願迴向之義。言阿彌陀佛者,即是其行,以斯義故,必得往生。」開山祖師親鸞聖人也有做自己的六字釋,在《教行信證》裡面:


「歸命者,本願招喚之勅命也。」這個稱為「願行文」,這是親鸞聖人以「本願招喚之勅命」來解釋「如來的願行」。那蓮如上人如何釋呢?

「比如吾等雖為惡業煩惱之身,一念歸命(帰命せば)阿彌陀佛的話,佛必知其機而救助。夫言歸命者,即申佛救助之意也。」

「夫言歸命者,即申佛救助之意也。」這個就是蓮如上人的解釋,所以講「一念歸命彌陀」,跟親鸞聖人的註解不一樣。「帰命せば」是「若歸依」;「たすけたまへ」在現代日語,有點像是「我祈願阿彌陀佛來救度我」,可是在蓮如上人的時候,「たすけたまへ」是「憑彌陀救度」,跟現代日文不一樣。《御文章》這一部分的原日文,如果我們讀錯了,就會變成是「我要祈願阿彌陀佛來救度我」,可是這當然不是我們祈願、祈禱彌陀來救度我們。蓮如上人的時代的日文,跟現代日語的意思不一樣,現在如果講「たすけたまへ」,是「我希望、祈願佛

來救度我們」。可是在蓮如上人的時代,是反過來的,是「我憑彌陀來救度我」。譬如我們讀第五帖第一通的〈末代無智章〉,裡面也有是「たすけたまへ」,如果把它讀成是「希望佛來救度我們」,那就讀錯了。在蓮如上人的時代,「たすけたまへ」是表達我們「被救度的歡喜之情」,如果讀錯了,就會變成是我們在祈願。可是在蓮如上人的時代,其實「たすけたまへ」是表達一種歡喜之情,「被如來救度的歡喜之情」,因為是佛要先來救度我們,不是我們

要祈願佛來救度,所以我們是被動,主動是佛。


開山祖師說:「歸命者,本願招喚之勅命也。」所以,「不用擔心,佛一定會來救度你」,「我如來沒有辦法救度你的話,我就要切腹」,就是「我沒有辦法救度你的話,我也不會成佛」的意思。這個是人類當中最珍貴的法語,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,是如來永遠向著我們的發願。如來發的這個願,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,就是說「我如果沒有辦法救度你,我會跟你一起下地獄」。「我沒有辦法救度你的話,我就要切腹」,除了阿彌陀佛之外,諸佛沒有這樣的誓願,這個是無限的大慈大悲,這是大智大悲。

所以大家不會誤會「たすけたまへ」,變成是祈願。「たすけたまへ」,是信心的狀態。六字名號包含了如來的所有功德,所以:「因此,應知取信心亦是包含於此六字之中,並非別有信心在六字之外也。」


這是這篇御文章最重要的部分。

「因此,一念信憑(たのむ)彌陀的眾生,給予無上大利的功德,即申發願迴向也。」

這個「たのむ」有時很難用中文來解說,有「信憑」的「憑」的意思,也有「依賴」、「依靠」的意思。

開山祖師以「南無即是歸命」,「歸命者,本願招喚之勅命也」,這是如來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裡面,是如來辛辛苦苦要救度我們眾生的心,他五劫思惟的這些,都包含在六字名號之中。

《教行信證》是用漢文來著寫的,如果是用和文的話,譬如〈一念他念文意〉或是《尊號真像銘文》等等,而蓮如上人的解釋就好像親鸞聖人的解釋了。蓮如上人《御文章》的〈六字功能章〉,跟親鸞聖人的《尊號真像銘文》,兩者的解釋很相似,大家回去之後,可以多拜讀《尊號真像銘文》。應該是在「唐朝光明寺善導和尚真像銘文」中的部分。


(問)「申(もう)すこころ」中的「申(もう)す」是什麼意思?

(答)老住持一直在強調,簡單來說,就是報恩之心、感恩之心。


(問)是不是像老住持講的,我們被如來救度的歡喜之情?

(答)對,歡喜之心、報恩之心,「申(もう)すこころ」的意思就是以報恩之心、歡喜之情。「たすけたまへ」,在《御文章》的很多地方都會出現,讀錯的話,就會變成「我祈願佛來救度我」,可是蓮如上人不是,這是「我們被救度的報恩之情和歡喜之心」。所以這是多麼的尊貴、多麼的難得,「像我這樣一個罪惡生死的凡夫,能被佛救度」,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,這個歡喜之情就是「たすけたまへ」、「申(もう)すこころ」的意思,所以在《御文章》隨處都可以看到這個,都是這個意思。

7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名號實相法

首先講到「名號實相法」的人師是曇鸞大師。名號實相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講「一生造惡值弘誓」的道綽禪師,引用《觀經》「下下品」之文,說「臨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十聲無量壽佛名,因而得救。」為何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?因為聞的是「名號實相法」。「實相」有功德,此成為名號的功德。...

煩惱菩提體無二

则盈: 師兄早上好!請教師兄,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中的“体”該如何理解? 還有,“淨土證悟的真理,在尚是凡夫身上說明之,實是不可能”這句該做何解?感恩師兄 蒙光: 南無阿彌陀佛 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,“體”作爲術語,在佛法中有多重所指,在此處指其自身、本性。體無二,即一體不二,...

三帖和讚:唱讚與文義簡說(一)

讚,即讚歎頌揚之義,讚歎頌美之辭亦名爲“讚”。佛教中特指讚歎頌揚佛菩薩功德行儀的章句。佛典中,以偈頌讚歎佛德者居多。日本佛教傳統中,將日語(和語)書成,以“和音”唱頌佛、菩薩、祖師或教法等之讚歌稱“和讚”。其形式多以七五調,四句一章為基本,由數章至數十章連續唱頌。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