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我們現在得不到老師的直接指導,是不是不能去看《教行信證》呢?
師:不是不能看,而是會看錯。因為你所熏習到的都是中國佛教的思想,不知不覺地就會用中國佛教的思想看《教行信證》,自然而然就很難契入親鸞聖人的思想。
我們說大乘佛教,“大乘”就是“一乘”,“誓願一佛乘”,你要掌握大乘佛教的精神才能看得懂這部《教行信證》。
《教行信證》裏有很多親鸞聖人很獨特的詮釋,其中“一乘”即是“誓願一佛乘”,這是沒有人講過的,用本願涵括大乘佛教,是從親鸞聖人開始的。
為什麼親鸞聖人能夠這麼有自信地用文字表達出來呢?這是他的體證,他聽到了宇宙的聲音,這是法界宇宙的聲音。所以編《望月大詞典》的高楠順次郎博士寫了一本《宇宙的聲音》,讚歎親鸞聖人,因為親鸞聖人可貴的地方就是發現了宇宙的聲音。
宇宙的聲音,就是彌陀的招喚聲,就是本願的聲音。
像你們還年輕,可以去研究宇宙的聲音是什麼,用各種角度立場去研究看看。那麼你就會瞭解到原來宇宙的聲音就是宇宙的真理,宇宙的真理就是宇宙的法則,同時也是宇宙的生命。
因為眾生體會不到什麼是宇宙的真理(法性),就用人格化的理解,稱之為佛,所以佛就是宇宙真理的人格化。
我們說佛存在,說佛在就表示法界的真理存在,用人格化的表述,就是佛。
說佛,我們凡夫比較容易想像得到,因為佛像人,有人的形象。其實佛與天空的雲彩、星星是一樣的存在,佛跟大自然一樣,是一種自然現象。法界真理是一種自然現象,自然現象不是神造也不是佛造。去接觸自然的真理,法界的真理,去聽自然的聲音,領受自然的生命就是學佛,這靠人的自力是無法到達的。
我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聽到自然宇宙的聲音,只有進入宇宙自然裏面,進入自然界,才能聽得到宇宙自然的聲音。
進入自然界中,用佛教的術語講就是入“禪定”、“三昧”,與自然融為一體。入禪定就是入自然界,入自然界就是入無我的世界,所看到的就是不同層次的世界。
這種無我的境界,身為凡夫的我們能夠品味到一點點,是靠回向的大信心。這個回向的大信心不是我們想就能夠明白的,也不是讀書就能得到的。
回向的大信心是自然法爾的事情,就好像我們給太陽光照到,自然而然身心就會暖和起來。遇到太陽光,身體就暖和起來,是種很自然的事情。
不去領受這種自然,卻去研究人遇到太陽光為什麼會暖和起來,執著語言文字,不去讓太陽光照,你永遠也暖和不起來,只是概念而已。一般用人的思想想要來詮釋真理的世界就是哲學。
真正的哲學是自然哲學。所以親鸞聖人八十八歲所作的《自然法爾章》就是自然哲學。八十八歲喔!
“南無阿彌陀佛”就是為了要跟我們說自然,“南無阿彌陀佛”是阿彌陀佛自然、慈悲、智慧的力用。佛並沒有很刻意地非這樣、那樣不可,佛度眾生沒有作意。
佛度眾生並沒有度眾生的心,他是入自然界,在無我的世界中看一切眾生皆如己出,在無我的世界中看眾生,不分彼此,不忍眾生苦的自然悲心,自然流露出來就是慈悲,在自然無我狀態下就能發出慈悲的運作,用我們的話講就是度眾生。
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,夜睹明星,在無我的世界,恍然大悟原來眾生與我皆是一體,這是自然的力量,是無我的力量。在佛禪定的世界中並沒有“我是這麽想”這樣的念頭。
佛成道時說:“我與天地一切眾生共成道”,是共同成道喔!並沒有說:“我成道了,我成佛了,我高高在上。”為什麼自己能夠成佛呢,這是法性的自然,法性的力量,真理的力量,所以佛的本地是法性佛。
法性佛為了要接引眾生回真理的世界,示現方便法身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佛。
我們所見的佛像就是方便法身,是人格化,但這也是自然的運作。
像達摩祖師這樣的人不需要方便法身,他直接與法性法身起共鳴,但凡夫的我們沒有辦法,沒有方便法身我們無法起共鳴,法性法身對我們來說太高不可測了。
所以法性法身為了我們而示現方便法身。我們人所想的是在這以後的事了。
有智慧的人,像高楠順次郎博士,就能知道這個事實,寫出了《宇宙的聲音》這樣的書。能寫這本書是難能可貴的。
二 (淨覺師駕車帶老師出遊。經過海邊,老師以前沒有到過這個地方,很欣喜,一邊看著窗外景色一邊講法) 海顯示人性。我曾經查過親鸞聖人在什麼地方用“海”這個字眼,把調查的結果整理出來給瑞劍老師看,瑞劍老師稱讚我做得好。 因為做過這個調查,才知道親鸞聖人了不起的地方。 你看本願,他用“本願海”,信心的世界用“大信海”,名號不思議的世界,是“信心海”。我調查親鸞聖人的聖教,把提到“海”的文字都抄出來,交給瑞劍老師看。 瑞劍老師說:“很好,很上進,不要忘記這種精神,用這種精神繼續學法!” 佛是“本願海”、“大信海”;看我們凡夫,機,是“煩惱海”,也是無底洞。 因為我們是“煩惱海”,所以凡夫的我們不論把知見搬多少出來也是無濟於事。 證悟的世界是海,迷執的世界也是海。 自然世界海一樣的浩瀚,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整個人好象被大自然吞沒了,在大自然面前,所有的想法都派不上用場。 我年輕時看到有人出書說我們要征服大自然,這是說傻話。人是征服不了大自然的,只有被大自然征服的份。 人應該學習自然,這種態度就很好。征服自然是自不量力。 所以想睡的時候就去睡覺,肚子餓的時候就吃飯,這就是自然,不要違反自然。 我們人會生病,就是因為違反自然,明明肚子不餓,卻暴飲暴食,那就是違反自然,所以會生病。違反自然的話就會葛藤。人會感到痛苦就是因為違背自然。
三 真正瞭解法性真理的人,根本不會理會有沒有信心,因為已經不需要了。當你被吸入佛智·佛心·大無我的世界中時,根本就不需要這些凡夫的知見。你遇到的阿彌陀佛是無限大的阿彌陀佛,祂是無量壽·無量光的佛。當你遇到無量壽·無量光的阿彌陀佛時,根本不需要把凡夫的信心搬出來。 問:以我們這樣的凡夫可以證到什麼樣的境界,像《華嚴》菩薩有十地,要一直到八地才能不退轉,像我們不斷體證,也不斷地退轉,我們豈不是也要白白地錯過? 師:會有退轉,是因為你還不了解什麼是真正的阿彌陀佛。當你真正明白阿彌陀佛的時候,就不會退轉,因為退轉不了啦。 一個真正領受到佛心的人,他是經常與彌陀同在,與真理同在。 人之所以會忘記阿彌陀佛,離開阿彌陀佛,就是因為停留在我執的世界、我見的世界。 心中真正信有阿彌陀佛的人,他自然而然就不會走錯路了。 真正敬信阿彌陀佛的人,自然而然會讓彌陀吸引入自然法爾的世界,就不會離開阿彌陀佛。 問:有時候反省,我們並沒有敬信阿彌陀佛,怎樣才是敬信阿彌陀佛呢? 師:你去學習何謂“法身”,學“法性法身”與“方便法身”。當你知道為什麼會有方便法身出來的時候,就會恍然大悟:原來自己都被阿彌陀佛知道得一清二楚,狐狸尾巴都被阿彌陀佛識破了!那個時候自然而然不得不敬信了。 當你知道真正的阿彌陀佛的時候,自然而然就會心悅誠服,跟阿彌陀佛甘拜下風,對法性法身甘拜下風。 問:我們現在也很努力地看書。但有個問題,看這麼多書之後,各種宗派的知見,亂成一團,根本無法打成一片,這該怎麼辦? 師:你會這麼亂,就是因為沒有“統一眼”,大乘佛教的擇法眼。這個佛教的統一論,要真正地統一起來,要去看龍樹菩薩、天親菩薩的著作,自然而然就能夠統一起來。 我們都知道有“法”,“法”就是真理,是“法”成為“道”讓我們走的,佛法成為佛道讓我們走。真正與佛道、與法合為一體的人是釋迦牟尼佛,所以我們要聽佛陀所講的話。 佛陀有留下許多經,你可以從研究《阿含藏》入門。 研究三十年之後,就會發現佛果然是佛,跟佛甘拜下風。 在日本有位叫增谷文雄的教授,以研究《阿含藏》出名。他在大學裏教佛教思想,研究《阿含藏》三十年。退休後NHK電視臺記者訪問他,問他一輩子研究《阿含》的心得是什麼?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就結束了,他說: “釋迦牟尼佛,果然是佛!” 這句話讓人很震撼,因為一個人用了一輩子去研究《阿含藏》,才能講出這句話。 文雄教授很感激有這個機會研究《阿含藏》,能研究《阿含藏》整整三十年。 原本以為佛陀只不過是人而已,結果當越深入去研究時,才知道原來佛不是常人,原來佛陀是佛,這就是他最大的心得。 當你深入經藏時,自然而然就會瞭解佛果然是佛,不是常人。 同此理,當你用三十年、五十年研究《教行信證》,三十年、五十年以後,當有人訪問你關於親鸞聖人時,你就會說原來親鸞聖人不是凡人,他是從淨土再來的菩薩。 瑞劍老師還未遇見桂利劍老師之前,是個手不釋卷的人,連走路、騎單車、吃飯都在看佛書,更不用說其他的時間。這樣的一個人,與利劍老師學《教行信證》時,一開口就被打回去。 利劍老師要他提出問題,才知道他用功用到哪了。 瑞劍老師就準備了四個問題。剛開口問完,利劍老師就說:“這種問題?你是佛書看得不夠,才有這種問題。這種問題?佛書上都有寫,不用來問我。” 有時是用凡夫的知見去想親鸞聖人的話,利劍老師就回答:“親鸞聖人並沒有這樣講,那是你的想法,你用功還不夠,回去好好想想再來。” 我遇到瑞劍老師後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:親鸞聖人是位什麼樣的人物? 瑞劍老師就作了一首詩,讚歎親鸞聖人是個了不起的人:了不起啊祖師!紙衣九十年——就是說祖師一生過著貧苦的生活,這貧苦的九十年都在做什麼呢?——發現雄渾自然的大法門,聽到宇宙的聲音。 這個宇宙的聲音就是難思弘誓無礙光明,發現這真理的聲音的就是親鸞聖人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