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師教點滴:不要忘記佛教的精神

有同朋請問老師:

自己在拜抄完口傳抄後,每天都有拜讀一篇《真暗闇》。有一天拜讀到佛的「救度」時,竟然沒有覺受,反而還迷迷糊糊的。不知為何會如此?

老師答說:

這是凡夫的迷執(計度心)作祟,用自我在拜讀佛書故。

問:要如何是好?


答:要在「今晚我死的話,會何去何從」的前提下,拜讀佛書。

有同朋問:

很慚愧自己沒有宿善可以念死,又生活在無法念死的環境,聽老師開示知道念死很重要,卻無法老實的念死,請問該如何是好?

老師答:

1,透過聽聞佛法。

2,透過善法友的提攜及拜讀佛書。 

老師慈悲開示:

在文字上精進, 並不表示就是有佛法。要去頂戴佛陀的精神、佛陀的心,在生活上像個佛教徒。


老師勉勵同朋要加入群組聞法,有問題随時提出来,不要用自己的知見去解佛語。

同朋請問老師:

我們和弥陀是親子的関係,「信楽」是無我的念佛,「親子」則有我的感情在,両者要如何看待?

老師答:

凡夫的「無我」和聖者的「無我」不同。凡夫得以情趣入。母親看到孩子危険時,当下去救孩子的反射動作是「無我」的,但是過了当下,看到孩子做錯事,母親依然会生気、会説孩子的不是,這就是凡夫,所以凡夫的「無我」和聖者的無我「無我」有不同。


有同朋請問老師:

《教行信証》的《口傳抄》第四頁提到「在勅命下,除感恩、感謝外,没有浄土帰命的信心,勅命和信心之間,没有互助」,這「勅命和信心之間,没有互助」要如何頂戴才好?

老師答:

頂戴到勅命的当下,就只有感恩、慙愧而已,這就是信心。並不是在勅命之外,另外有個信心的存在的意思。


有同朋請問老師:

佛陀的精神是什麼?


老師答:

捨家棄欲地求道。

同朋請問老師:

捨家棄欲不是聖道門的精神嗎?我們学真宗的人也要有這様的精神嗎?


老師答:

即使是真宗的人,也要有捨家棄欲的精神以求道。


問:凡夫雖然做不到,但也要心生嚮往是嗎?


答:是的。即使是凡夫,也不可忘記佛的這個精神。


有同朋問:

人在痛苦的時候,阿弥陀佛在哪裡?


老師答:在汝的痛苦裏。


問:心中有佛和没有佛,面対痛苦有何不同?


答:心中無佛的人遇到痛苦時,只有感到悲苦,心中有佛的人,遇到痛苦時,除了苦外,他還能忍耐下去。

老師今天為帰依的人開示:

不要忘記自己是佛教徒,不要忘記佛陀的精神(捨家棄欲)。

光是文字上下功夫不是有佛法,佛法要落實在生活上。


2009.10.04

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名號實相法

首先講到「名號實相法」的人師是曇鸞大師。名號實相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講「一生造惡值弘誓」的道綽禪師,引用《觀經》「下下品」之文,說「臨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十聲無量壽佛名,因而得救。」為何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?因為聞的是「名號實相法」。「實相」有功德,此成為名號的功德。...

煩惱菩提體無二

则盈: 師兄早上好!請教師兄,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中的“体”該如何理解? 還有,“淨土證悟的真理,在尚是凡夫身上說明之,實是不可能”這句該做何解?感恩師兄 蒙光: 南無阿彌陀佛 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,“體”作爲術語,在佛法中有多重所指,在此處指其自身、本性。體無二,即一體不二,...

三帖和讚:唱讚與文義簡說(一)

讚,即讚歎頌揚之義,讚歎頌美之辭亦名爲“讚”。佛教中特指讚歎頌揚佛菩薩功德行儀的章句。佛典中,以偈頌讚歎佛德者居多。日本佛教傳統中,將日語(和語)書成,以“和音”唱頌佛、菩薩、祖師或教法等之讚歌稱“和讚”。其形式多以七五調,四句一章為基本,由數章至數十章連續唱頌。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