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al 蒙光 本願力 3/26
可能有些同朋看到,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其他很多群裡,發布的信息多是關於世間法的事,會覺得不該在這些事上浪費太多時間,要專注於解脫才好。 這個問題,我也一直處在困惑、思考,努力探索平衡的過程,請同朋們能諒解。 因爲這些年下來,切身地感受到,如果我們失去了世俗諦的道德、文明基礎,佛法的信仰很難建立。即使表面上有了學佛的身份標簽,實則內在的修養中,存在很多盲區,一旦遇緣就脆弱得不堪一擊。 老師曾說過,當年去西域參拜,從飛機上往下看,見到荒涼的地面,寸草不生的沙漠,突然就明白了,爲什麽聖德太子說:“日域是大乘相應之地”。因爲從天上看日本的地面,是充滿生機的綠色。 京都平等院 滋賀三井寺·親鸞聖人所遊之地 當然,佛法能夠健康成長的環境,不止是自然環境而已。大乘相應,要有自然的,更要有人文的基礎。我們常説遇佛法要有“福報”,“宿緣”,這也是部分的内涵。 另外一個我刻骨銘心的教誨,是在07年底,隨侍在老師身邊的記憶。 一天傍晚,我推著輪椅,與老師在福州有名的師大“學生街”上散步。耳目所及,是嘈雜的聲浪,粗劣的言辭,和滿地狼藉的垃圾。 看著這一切,我心裏很難過,就問老師:“您怎麽看?” 老師的回答,至今每個字都刻在我心裏: “這就是古書上所說的‘蠻荒之地’。劉桑,你是有責任的。” 我把這當成老師對我的囑托。 老師常説到一個詞,叫“土德”。比如當年老師去西安講法,是因爲西安有土德。即當地受善導大師的教化,“家家觀世音,戶戶阿彌陀”以來,世代傳遞相續,佛法信仰傳統未斷,民心中有佛法的種子。 以此能明白,當年老師最初講法歸依的一批弟子來自福州,也是因爲福州有“土德”。 不知是不是巧合,老師在大陸最早開講時提到的玄沙禪師,就是福州台江人。其他,如雪峰禪師、黃蘖禪師(臨濟禪師的老師),都是福州人,老師在法座之餘,還特地前往參拜黄蘖禪寺。(當時正值酷暑,老師一到即天降大雨,頓感清涼。如此瑞應,寺中老和尚亦讚歎不已,按下不表。) 當年朱熹夫子曾說福建省:“此地自古佛國,滿街都是聖人”。有此佛法傳統,則福建省會,亦不愧是有“福”之“州”了。這當時在我們弟子中,也傳為美談,深感慶倖。 說這個話題,真正的重點,決非強調地域優劣,而是想特別聲明: “土德”的有無,存之在人。 群上同朋,多有來自佛法、尤其是淨土教傳統深厚的善地,如今本地的佛法信仰如何?淨土的信仰是否純正?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切身感受,更應該切己反省的問題。 如果,對現狀我們並不滿意,那麽問題不在別處,正在我們自己。 佛法說“身土不二”,一個地方“土德”不彰,是生在此地的“我”沒有佛法的緣故。 經上常常提到,一個地方,只要有一位心存佛法的有道之人,都能以無言之教造福一方。 佛法者所在之處,即是“佛所遊履”之處,自有“日月清明、風雨以時”的天時,“災厲不起、國豐民安”的地利,與“崇德興仁、務修禮讓”的人和(皆見《無量壽經》)。所以,頂戴“大悲心”,從“大悲心”出發,世間法的仁義禮智信之教化,與出世間法無我利他的功德莊嚴,皆應是念佛人知恩報恩的生活內容。 這也是我現在所致力的重心。 目前定下的小目標是: 世俗諦,努力探討、弘揚國學傳統與核心價值觀,以二者的和諧統一爲基礎,消化吸收世界文明傳統,追尋仁愛和平的現實生活; 真諦,徹底凡夫解脫之道的淨土真實教,自信教人信。 所建“大悲願船”群,以真諦•師教爲宗旨,而兼及世俗諦。 另有以佛法聖道的普及深化為主的“首楞嚴院”群,及以落實世諦為目標的“心天下書院”群,與綫下的“心天下書院”(原“博學堂”的陞級版)。 願與同朋們共勉,同行。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