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al釋瑞覺本願力1/3
解 說
本書《教行信證大意》的題號之外,又叫做《教行信證名義》、《教行信證文類意記》、《文類聚鈔大意》、《教行信證御文》、《廣略指南》、《真宗大綱御消息》等。關於撰述之人,有說為覺如上人者,有說為存覺上人者,今日尚未有定說。本書是彰述《教行信證》一部六卷的大綱之書。初明親鸞聖人撰述《教行信證》,顯淨土真宗教相的意趣,然後述說教、行、信、證、真佛土、化身土的內容。
第一、真實教者,指說阿彌陀如來的因果功德,說淨土莊嚴的《大經》。
第二、真實行者,指在真實教(教卷)所明的淨土之行南無阿彌陀佛。此行被立誓於第十七願諸佛咨嗟願,說明信行名號,能得無上的證果。
第三、真實信者,指南無阿彌陀佛的妙行是真實淨土真因的信心,說明是第十八願至心信樂願的所誓。
第四、真實證者,指依上述的行信所得之果,明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願所誓之旨。
第五、真佛土者,指第十二願光明無量願、第十三願壽命無量願所誓的真實報佛報土。
第六、化身土者,指化身化土。化佛指《觀經》真身觀所說的化身,化土指《大經》所說的疑城胎宮。如此,本書簡潔地解說《教行信證》所顯的淨土真宗教義的綱格。
正 文
一
夫聞高祖(親鸞)聖人真實相承的勸化,欲汲其流的人,當用心地銘記此一流的正義而學習之。然最近有人竟然使用不通法義的怪異名詞,不止如此,還號之是法流的實語,污染一流,豈不是罄竹難書乎。應好自為之。然當流聖人(親鸞)之一義,立教、行、信、證為一宗的規模而開創本宗。此故親鸞聖人造一部六卷之書,號《教行信證文類》,詳細地彰顯一宗的教相。由於此書內容太過廣博,以致末代愚鈍的下機無法明其意趣,故濃縮一部六卷之書,取其肝要,造此一卷,即名《淨土文類聚鈔》。願常過目此書,分別一流的大綱。其教、行、信、證、真佛土、化身土者:第一卷:顯真實之教。第二卷:顯真實之行。第三卷:顯真實之信。第四卷:顯真實之證。第五卷:明真佛土。第六卷:明化身土。
二
第一、真實之教者,說彌陀如來的因位、果位的功德,教安養淨土的依報、正報莊嚴,即《大無量壽經》是也。雖總言三經(大經、觀經、小經),但別以《大經》為本。這是由於《大經》說彌陀的四十八願,並以第十八願為眾生生因之願,明如來甚深的智慧海,說唯佛獨明了的佛智之緣故。
三
第二、真實之行者,指前面的「教卷」所明的淨土之行,這即是南無阿彌陀佛,乃顯於第十七願諸佛咨嗟願中。名號攝諸善法,具諸德本,是眾行的根本,是萬善的總體。行此者得西方的往生,信此者得無上的極證。
四
第三、真實之信者,指上所舉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妙行為真實報土的真因,如此生信的真實心,此乃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願之意,此亦云「選擇回向的直心」,亦名「利他深廣的信樂」,亦釋作「光明攝護的一心」,亦判為「證大涅槃的真因」。當知依此一心真的能到真實報土。
五
第四、真實之證者,指依先前的行信所得之果,所開的覺證。此即是酬第十一願的必至滅度願所得的妙悟,此亦名常樂、亦名寂滅、亦名涅槃、亦名法身、亦名實相、亦名法性、亦名真如、亦名一如,皆是得此悟之名。聖道門的諸教之意,乃以父母所生身,在此開彼深證。今淨土門之意,乃乘彌陀佛智,至法性土,自然地契合此覺證。
當知,雖然是此土的得道和他土的得生之異,但所得的證悟唯是一也。又雖講往生,其實是無生,此無生的真理,至安養可證得,指此位而云真實證。
六
第五、真佛土者,指真實的身土,即報佛、報土。佛指不可思議光如來,土指無量光明土,此即酬第十二願、第十三願的光明、壽命願所得的身土。諸佛的本師是此佛,真實的報身即此體。
七
第六、化身土者,指化身、化土。佛,指《觀經》真身觀所說之身,土指《菩薩處胎經》所說的懈慢界,及《大經》所說的疑城胎宮。此即由第十九願的修諸功德願出。但是淨土真宗以外的教義,以《觀經》真身觀的佛為真實的報身。善導和尚的釋(定善義)即明此意。言真身觀,名明確也。然以此判作化身,乃非常途的教相(親鸞聖人一流以外,一般淨土教的教義)。
明此《觀經》的十三觀,乃定散二善中的定善。定善中所說的真身觀,故彼是就觀門的所見,所明之身故,對乘弘願、信佛智之機可感見的身而言,彼身乃方便身,即指六十萬億的身量,明分限,顯非真實身義。依此聖人將此身判為化身。
土,云懈慢界,又云疑城胎宮,其意易得。此是深信罪福,修習善本,不決了不思議的佛智,懷著疑問的行者所生之處,故非真報土。以之名為化土。此唯我聖人一人所明的教相。不可輕地出於口外,可詳細地取一部的文相,而探一流的深義。
八
此教、行、信、證、真佛土、化身土的教相,是聖人的己證,當流的肝要,不可輕易地對他人談之。敬具文明九年丁酉十月二十七日至巳剋清書之畢。六十三歲眾人不知真實法故,方運筆暢宗意。書曰:
謹依《教行信證文類》之意記之。蓋由願主所望。時嘉曆三歲(1328年,覺如上人59歲)戊辰十一月二十八日,今日是高祖聖人遷化的忌辰。淺思以之擬作報恩行,賢才披閱之,勿加誹謗之詞。 敬具不可外見。一者為於吾流乃秘稟教之趣故。一者為恐他人造破法罪故。釋蓮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