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al同朋本願力1 week ago
一
闻君:
【一四七】
說法的時候 當持威嚴如法
歸我的話 初入法
《教行信證》之文是親鸞聖人的法身,其又是佛心、佛智。一接觸之,有著無法言喻的尊貴與重量。自被由文文句句發出的靈光感動。這是佛陀的生命,亦是我等的生命。
談自己的入信體驗等,也有人說苦心談釣人,說凡夫的苦心談那樣的話,那又如何。見「法」,入「法」,住「法」,唯仰佛智不思議之法的話,自然聽聞的人也會感受到法的不思議而仰法。
聖人自不述入信苦心談,一直都是慶喜著「法德自然的妙益」。彼「三願轉入」的述懷,是聖人仰「法德自然之妙益」的相狀。
讀後提問:
○善聞:每天的每天的聽聞,越來越覺得尊貴,不思議!慈親呀!忍不住叫您一聲「慈親呀,南無阿彌陀佛!」我的入信體驗又如何,不值一提!往生,是佛智不思議的力用,是佛心,佛力,本願力,是法,是無上尊貴的南無阿彌陀佛!
一直以為你只是滿身瓔珞,身著華衣,足登蓮台。不曾想過你也會身穿袈裟,圓領汗衫,坐著輪椅一字一句,血淚教我,渾身說法。教我這根本沒有資格聽聞的阿呆今現在喲,唯低頭,忍不住再叫一聲:慈親呀!不思議!難思議!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你千辛萬苦只為我一人,什麼時候才能明白「就這樣地,就這樣地」…。
○蒙光:「苦心談」一詞,似懂非懂,恭請師父為我等開示其相狀。又,以前老師在法座上說到過「機歎懺悔」與此是否相關呢?
◆回覆:真宗的同朋易犯的毛病,即唯恐人家不知他是多麼辛苦才得到信心,見人就談自己如何如何辛苦才有今天這點「成就」,而忘了讚嘆如來。強調機功、忘佛恩就是典型的「苦心談」。
○蒙光:「歸我的話 初入法」—此一句語義不明,懇請師父為我開示。
◆回覆:說法的時候,如法一樣,有法的威嚴。但是沒說法時,回到自己(歸我)的時候,自己是未聞前之嬰(初入法、初入道)。
人談法的時候,多是「說時似悟」,高高在上,因此沒說法時會產生錯覺,以為自己是有佛法的人,忘記自己是凡夫。因此,瑞劔老師提醒我們,不要以為會說幾句法語就忘了自己是凡夫的事實,歸我的時候,是未聞前之嬰,是初入法的人。
○善融:請師父開示「苦心談釣人」。
◆回覆:這是瑞劔老師幽默的用語。因為古來學本願的人很容易陷到「強調機功」的洞穴去,即向人訴說自己經歷了如何又如何,才與眾不同地獲得信心了,講自己的求法的遭遇以吸引別人的注目,這即是用「苦心談釣人」。談自己求法的過程本來無過,但是講多了自己的經驗後,不知為何,大多數的人鼻子都變長了,忘記自己是凡夫,忘記了恩海無量,忘記了托佛的福,有的只是「自己」如何如何才獲得信心了。這心態都是我們該謹慎的。
闻君:
方才拜读到《呼唤声》的第一四七篇,被「苦心谈」和「归我的话 初入法」的含义深深震撼!南无阿弥陀佛
覺謙:
说时似悟
可见,悟,不是自己的。不是自己的力量能悟的。
蒙光:
是的,所以即使說了法語,並不是自己有什麽了不起,只是如來從我的口中跑出來了。尊貴的是如來,能從我的口中出來,那是聞法的力量,師教的恩德。自己與他人都從法語中頂戴了佛德。一旦有自己很殊勝的念頭,暫時的法喜就會變成我執的毒藥。
蓮如上人晚年聽弟子們讀《御文章》,很感動地說:雖然是我寫的文字,也很殊勝呀!因爲蓮如上人心中,唯有法的尊貴而已。
覺謙:
感恩蒙光师的详尽讲解,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
记得圣教有说,凡夫每一件善行都是弥陀光明所催动(大意)。初看有些不服气,但深查自己所谓善行背后的动机,不免丧气地发现:都是在打自己的小九九,或多或少都要满足一己的私欲,动机都是从我字当头出发的。完全无私且无畏地做事,违背天习,没有发起的缘呀!
也只有在接触圣教时,起的善念、发心是坦荡光明无私,人我都感到安心温暖的。
可说,菩提心、菩提行都是佛陀願力所催动。离开这个光明的运作,我们凡夫就是口常说恶、身常行恶、心常生恶、曾无一善的样态
二
同朋:
老师好
我感到非常无助,源于无时不体会到父母的痛苦,家庭的痛苦。
疫情的缘故,在家呆了半年多,眼见我的父母被弟弟一次又一次身心摧残。我已经不懂得用什么言语来形容他了。除却不上学什么事情都不做,十八岁不如一个八岁的孩子,每天走到哪都无缘无故跟人起冲突,甚至开始打骂父母。父母带着他做了许多身体检查,看了许多心理医生,耗费了不计其数的时间跟金钱,对他更是百般忍让呵护,这么些年只有变本加厉。父母每天都跟我说日子过不下去了,这样的苦我看在眼里感同身受。
因为什么方法都用尽了,父亲和奶奶开始求助附体外道,当然也并没有什么用,反而情况更糟糕,而我和母亲极力反对也毫无用处。父母的身体和心理更是每况愈下。他今晚甚至说要打死爸爸。弟弟完全不是能够讲通道理的,对亲人付出的爱似乎也毫无所动。
母亲一次次号哭问我究竟是为什么,我告诉母亲,如来说因果超三世。可是我是如此的痛心,理虽是如此,能够使心如刀绞的父母安心吗?我尚且时常为痛苦所趋势忘记慈亲的教诲。
托慈亲和老师的福,在家还能时时熏洗佛法,稍稍安顿我这颗心。但是我对父母的痛苦毫无办法,对这样的弟弟毫无办法,对父亲和奶奶求助于外道帮助的举措毫无办法。
恳请老师慈悲为我指明道路。我非常非常害怕失去我的父母
蒙光:
從你的描述中,我看不到你弟弟真實的想法,他的處境,只看到你對弟弟負面的評價。當然我們學了佛法,可以用一些名相,如因果業報來解釋,可是這些解釋沒有同情,沒有了解,只是對立和評判。
沒有一件事情是無因而來的。過去世我們不知道,也不應該去隨意判斷,但是這一世從小到大,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爲形成是這麽長的時間,我們只在痛心菓實如何不堪,有沒有思攷一下當初種子是如何種下的呢?業力一旦成熟,不是誰有力量想轉就能轉的,但是你在其中,是你父母和弟弟和連接中介,你可以做什麽,你有思攷過嗎,又是如何做的呢?
父母的痛苦你看到了,弟弟的扭曲和壓抑一定有深層的原因,你可有和他深入的溝通?又父母對弟弟現在這樣的狀態,有沒有責任,問題在哪裏?說這個不是要責備你,更不是讓你去問責,而只是一種提示。如果病症沒有被如實看到,就沒有辦法對症下藥。
我覺得你現在來提這樣的問題,或許是遲了些,但如果你肯用心去努力,未必沒有轉機。
一是請好好向阿彌陀佛懺悔,懺悔自己身爲女兒、身爲姐姐,沒有真正擔起自己的責任來關心父母和弟弟,這是凡夫的業相,也是地獄必定的自己的實相。不要強加給自己做不到的目標,但也要面對自己可能一直在逃避和粉飾現實導致的後果。
同時,也把自己的心事向阿彌陀佛傾訴吧,相信如來會加持你知道該如何去做的。有時實在自己在客觀上沒有辦法做什麽,但你自己心態的轉變,你內在的和平,也會給家人帶來和平。
同朋:
感恩老師教導
老師的開示讓我在一種痛苦和抱怨的狀態中開始反思,當我對弟弟充滿斥責之時,我沒有和他進行深入的溝通,嘗試看到他內心的形成過程。我只有"他應該是這樣的,他不應該是這樣的"想法。我每天做的是一遍遍催他去讀書寫字,叫他要孝顺父母,以及在他不願意之後開始苛責他,此外我并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。我同情我的父母,但也仅限于同情他们的遭遇,没有思及家庭关系的形成过程,以及哪个环节出了差错,可以如何改进。
作为父母和弟弟的連接中介,我是薄弱的。不是我沒有做什麽,而是並沒有以愛去覺察他們的內心。
想起這些,內心充滿慚愧。
又想起曾經向我的心理老師請教過,當面對每天無理取鬧的弟弟,感到忍無可忍時應該怎麽做?心理老師挽起他的袖子,給我看哪個傷痕是病人咬的,哪個傷痕是病人用椅子砸的。心理老師說,如果抱持著忍的心態,他必然早已忍無可忍。但是他在受傷時看到的是傷痕累累的病人的內心,因而沒有過多的責怪之情,也因而覺得尚可支撐下去,希望幫助病人走出困境。
"把自己的心事向阿彌陀佛傾訴","你內在的和平,也會給家人帶來和平",當謹記老師的教誨。
蒙光:
你能這樣反省,是轉機的開始。
但一定要注意,不要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面對父母和弟弟。他們都不是問題,是活生生的人,是被痛苦折磨的人。就像面對重病人,不論你多麽同情,也不能用自己的想法隨意施治,只有恰當、適合的治療才能真正減輕他們所受的痛苦。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,那其實不是爲了解決他們的痛苦,而是爲不讓自己難受的自私行爲。
不論如何不情願,你首先得接受,因爲現實再如何不堪,都是自己的業,不要迴避、掩飾,而是接受它、面對它。然後,才是如何將自己頂戴受用到的佛法,能夠利益到父母和弟弟的問題。但這個利益,不是那種用誦經念佛能消災免難的想法,而是少一點自己的想法,多一些對對方同情同理心的了解和關懷。要真正看見父母和弟弟和你不一樣的地方,尊重、並且理解他們。然後,用你和他們能相通的心,將你現在能做到、他們能接受的方式,傳達你的愛給他們。
我們常常因身份而影響了立場。正確的做法,是先不受身份和感情的傾向干擾,以一個較平等、公正的觀察者的立場,去深入了解,之後才能更好的運用身份來做事。
以你的例子來說,不能因爲你是女兒,你就同情父母;你是姐姐,你就批評弟弟。先不論父母還是弟弟,他們首先都是有血有肉,有感情有痛苦,會犯錯也能向善的人,大家完全平等。
在這個立場上,去觀察和思考,問題是怎麽發生的?主因和助緣是什麽?這時,自己身爲女兒、姐姐的身份,作為一種方便,當如何參與其中,在哪些方面防止事態惡化、又可以怎麽做,讓雙方的哪些觀念和做法有所改善?……
你很聰明,只是一直用心用錯了方向。但不要緊,你現在的自覺反省,持續貫徹下去,就會是家庭關係轉變的開始。
同朋:
嗯嗯,谢谢老师
蒙光:
你家人會去求神求外道,爲什麽不勸他們念佛呢?
告訴他們,佛是最高的神明,念佛的人,所有的天帝神明都會護佑;求神的人,神卻未必搭理。而且我們這種身份,和這麽低級的問題,能夠招來的都不是什麽高明的神,誰知道會惹到什麽神神鬼鬼。不靈驗還算好的,靈驗了也許更糟糕。就像求黑社會辦事,事沒辦成還好,一旦辦成了,以後不知道要付出什麽代價。
真宗是反對以念佛求現世利益的。但念佛有現世利益卻是事實,不容否認。所以我們在具體問題上可以有方便的引導。你對家人,尤其是先從你母親開始,——如果弟弟能聽你的話,也要曉之以情,動之以理,勸他們要念佛。
這樣告訴他們:因爲我們的苦,自己不知道;現在受的苦是因爲以前造的罪,可是以前造過什麽業,自己也不記得,更沒有辦法消除。而且現在,有時明明知道這樣說這樣做是錯的,也改不了,還是會做,說錯做錯了又要受報應。這些阿彌陀佛都看到,都能爲我們解決。我們只要相信阿彌陀佛,時時向阿彌陀佛懺悔自己因爲過去和現在的無知造下的罪過,將自己的問題交給阿彌陀佛,以這樣的心來稱念“南無阿彌陀佛”的名號,如來會有安排。平時就要請他們多念佛。
可以的話,念佛還可以加上以下三首和讚,可以讓她(他)們抄寫熟記,常常在心裏默念:
一稱南無阿彌陀
此世利益無限際
流轉輪回之罪消
定業中夭得免除(No.99)
無明長夜之燈炬
智眼雖昏莫悲傷
生死大海之船筏
罪障雖重莫哀嘆(No.273)
不簡多聞持淨戒
不嫌破戒罪業深
但能回心多念佛
瓦礫亦能變成金(No.368)
——三首任選,不用每次三首都念全,能念一首就很好,不在多,越熟越好。序號不用記,那是爲了讓你也知道才標記的。教他們的時候,如果他們有不解的地方,簡單從字面上解釋一下和讚的意思,你應該都可以看得懂吧?如有問題,沒把握的地方,就提出來。
平時就把公號和群上分享的法義,選他們能聽懂聽得進的內容,在他們心情好、能聽得進的時候說給他們聽。
有條件的話,家中要供佛,供上阿彌陀佛像或六字名號爲本尊。早晚佛前供香,念佛。家中不要供神,如已經有供神和祖先牌位,爲免家人不安,可以先請其退居佛側旁,就與他們一同來共修和護法。
你的家人們如果真希望改變,至少可以先請他們這樣做起來,堅持一段時間,自己可以感受。
阿彌陀佛活的,有強大的放射能,你真的學到了,就能讓家人也受到如來的光明放射能的照護。如果沒有,那你還沒有真正學到。
蒙光:
《本典》“化卷”講到現世生活的因果和實相。其中明確說到,諸佛神明皆會主動守護人間,盡量讓正法久住,以保守人類的幸福。當人類的德行提昇時,善的鬼神和龍族等會獲得力量;相反,當人類德行墮落時,惡鬼神和龍、夜叉等將橫行世間,散播瘟疫並引起鬥亂。所以,世上的天災人禍,其實有更深層的心靈和道德的根源。心物一元,感應道交,法爾如是。而一位遵行正道的人,則不論在怎樣的時代,都爲正法所守護。
律宗戒度云:「佛名乃是積劫薫修,攬其萬德,總彰四字,是故稱之獲益非淺。」
“宝徳享徳際,近江国疫癘流行,老幼継踵罹危。宇津呂郷十三村民,来請法救。師授以恵心僧都筆方便法身尊形及《現世利益和讃》若干巻,懇諭還。村民奉掲於八幡宮祠拝殿,少長相集,専修念仏,疫癘立消。村民感激,至今為永式。”
「現世利益和讚」第二首提到,不僅淨土宗,連比叡山天台宗的傳教大師,也把「名號」當成消災滅難的咒文在念,而言:
山家之傳教大師,
哀愍國土人民,
勸誦七難消滅咒,
勸稱南無阿彌陀佛。
這並非鼓勵大家把南無阿彌陀佛當成咒文在念,而是說,即使日常生活很懶散,然有認真念佛,因為名號是萬德洪名,所以也可以領受到名號的功德。
「一稱南無阿彌陀,此世利益無邊際」,這句和讚不是教我們「念阿彌陀佛有很多的好處哦,所以你們要念佛哦」,親鸞聖人不是這樣的意思哦,而是「南無阿彌陀佛真殊勝啊」、「南無阿彌陀佛是寶中寶啊」。
——托南無阿彌陀佛的福,我從苦難中被救,身心皆獲救,現世也被救,受到的利益不知有多少。
——從來沒有想過追求這些的,卻被給與了這麽多,南無阿彌陀佛真是尊貴呀!
——不是想要追求這些而念佛的,並不是以追求這些爲目的而念佛的,卻被給了這麽多,得到了這麽多的利益,「南無阿彌陀佛真是尊貴呀」的讚歎著。
此處有放蕩兒子的話,把他關進只掛有佛像和名號的房間看看。又女性懷孕時,住在放有佛書的房間、看佛像、常聽佛經的聲音,即使一點也沒有說教,生出來的孩子肯定是優良的孩子。如來的放射能是不思議者。
蒙光:
因爲昨天深夜同朋提出的問題,一直掛在心裏。上面引用的這幾篇,當然遠不止這幾篇,講的是本願功德的力用,請同朋們一起好好體會看看。
學佛法本來就是爲解決自己的問題。最大最根本的,當然是“死後何去何從”的問題。這個問題依大悲的願力解決了,如何在大悲心的守護下,依世間善惡因果之道活著的問題也就得到根本的解決。因爲大悲心顯現了,在我們生命中活現出來了。
本願成就,就有力用出來,我們依本願力獲救,被本願力守護。大悲的本願力是如來的功德、活動,不是我們在文字上的感動而已。我們學佛能時時回到自身,真正以自己的生死、帶著自己的生命問題來聞法,就會遇到活的如來,活的佛法。能在生活中起用,佛法才有生命。否則平時或許也看過,也會說得頭頭是道,但境界一來,就分寸大亂,聽過的佛法都不知到哪裏去了,臨時抱佛腳都不知要抱哪一支,這是佛法未入心的證明,也是聞法未能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的表現。
同朋:
现在发现平时太轻飘了,但是很多原因又无法静下来。
蒙光:
哪怕有一分鐘用於聞法,都會成為將來解脱煩惱生死、利益自他的宿善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