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心是「不可思議 不可稱 不可說之信樂」。
誓願不思議故 無法往生者 令得往生
往生是「非同尋常」呀!
信心不是凡夫世界的産物。親鸞聖人在本典與和讚中反複說,大信心是「不可思議,不可稱說」之「信樂」,超出凡夫的思惟經驗,也非相對的語言文字所能描述,竭盡人的語言想要讚歎和說明,都感詞窮。
聖人爲什麽這麽說呢?大信心看似由凡夫發起,卻不是凡心造作的意業,而是從絕對界來的禮物。
《本典·信卷》「別序」云:「夫以,獲得信樂,發起自如來選擇願心。開闡真心,顯彰從大聖矜哀善巧。」「信樂」之心,是從如來的「選擇願心」發起,即一部信卷的大意,在十八願他力的大信心,他力者,是如來的本願力。爲回施大信心給衆生,名號的大行來成爲衆生的信心,衆生的信心,其內涵即如來名號的大行。
在「南無阿彌陀佛」的大行上,建立衆生往生的體、相、用。功德寶海的名號是「體」,顯現於衆生而成金剛信心是「相」,令衆生必至滅度是「用」。大經上卷十八願因願文顯如來的願心,即法藏菩薩在十八願中詳明法體圓成的三心(至心·信樂·欲生)。到下卷願成就文,則是釋迦如來慈悲善巧方便的導入。釋尊在成就文中開闡真心,令衆生了知三心即是一信心。真宗的安心,是依成就文奠定,涅槃的真因唯在一信心。
信心具機無、圓成、回施三義。「機無」,清淨信心非凡夫的穢惡之機所能發起,是如來果德的成就。「圓成」,即名號和信心中,已圓滿成就佛果的功德和衆生往生成佛的力用;「回施」,即阿彌陀如來成佛的功德,有回向衆生、令往生成佛的利他之大用。
就凡夫的實相而論,無明闇的凡夫沒有往生成佛的可能。但依如來誓願不思議的方便和力用,無礙光明破無明闇,佛心感動衆生心。從如來那裏主動而來的功德力,令無法往生的人,與如來感應道交,生命被調成與如來同頻,得到往生必定的身分。這樣的結果非凡夫相對的善惡因果所能及、也超越了凡夫想象的邊界。
在因果的世界中,再怎麽想,從凡夫自身出發所造的善惡業,只有不斷輪回、「無有出離之緣」的命運,現在卻因如來的誓願成就,被賜予了跳出輪回、往生成佛的身分,這是超乎常情常理的認知。
在理性的立場,無法往生者不得往生,是理所當然。
然而在生命的最深處,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著無法往生卻能往生的慈悲。
這才是淨土法門之所以出現的原因、不共的價值所在。
所以淨土法門的因果,有別於「自作自受」的應然,是「他作我受」的「別異因果」,如來成佛的因果來做衆生往生的因果。衆生往生的因,即信心,不由衆生己方成就,而是如來在十劫以前先行成佛,已爲此成就的結果。
阿彌陀如來成佛了,所以衆生得往生,這事無論如何想,都違背常識和理性。雖不合凡夫的邏輯和理性,凡夫得往生卻是明明白白、無可爭辯的事實。
在道理上,越想越不通,越想越不可思議。
好在,凡夫的心在邏輯和理性之外,還能感受源自生命本原的、法爾自然的愛和慈悲。
世間父母對子女的愛,不就是如此嗎?
——不合邏輯,沒有理由,但有事實。
淨土法門也是以情趣入。如來對衆生,如慈親對獨子,大慈悲超越理性,不與凡夫相對,也不需凡夫的等價交換,只有明明白白一味無條件救度的事實。這非人間所有的慈悲,雖不明白,卻能感受。到此無話可說,只有「往生是非同尋常呀!」地低頭讚歎。
關於此條法語的翻譯,尚有未盡之意,補敘如下:
法語的最後兩句,原文是:
誓願不思議なるが故に、参られぬものが 参らせていただく。往生は「けたはずれ」じゃ。
原譯作:
誓願不思議故 無法往生者 被往生 往生是「跌破眼鏡」呀!
此次校譯,先是改成:
誓願不思議故 無法往生者 被往生 往生是「非同小可」呀!
最後改爲:
誓願不思議故 無法往生者 令得往生 往生是「非同尋常」呀!
日文原文的「參」,是參詣、參拜之意,現代中文沒有相對應的說法,所以還是用「往生」。前一個參られぬ,是能動態的否定,表示己方無能;後一個參らせる,是使役態,即「使……往參拜」,強調對方主使,己方有承蒙、領受之意,所以翻成「無法往生者 令得往生」。
往生は「けたはずれ」じゃ。往生是「けたはずれ」,這個「けたはずれ」很難翻譯。日文漢字寫作:桁外れ,意爲價值或規模等遠遠超過其他、「異乎尋常」、「出奇」之意,可類比於文言的“出格”一詞。原譯「跌破眼鏡」,有其意而用詞嫌過俗且過於坐實。改作「非同小可」,以「非」來否定凡夫的「小」,也有差強人意之感。
本想用佛學中一個現成的詞:“超情離見”。但想想不能太現成,要陌生化,才有新鮮感,能激發感受和聯想。而且,老師這些法語用的都是生活語言,本來是爲愚人開示的親切家常話,被譯得端著讀書人的架子就不對了。
再三推敲,最後改作「非同尋常」。因凡夫只有「尋常」的認知,而如來的回向,超越凡情的常識,是「非同尋常」,是不可思議、不得了的事實呀!
這一事實從何而來呢?
沒有人知道,誓願不思議故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