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地點:日本淨教寺瑞翔庵】
【主講:島田和麿老師】
【時間:2017年5月6日】
(問)不是自己信,而是被信,請問被信是什麼樣的心境?(答)「被信」的心境是連「我去信」都會忘記,會忘記去信,就是這樣的仰慕、仰賴如來,會完全忘記「信」,連「信」都會忘記。「無限大空的智慧,無限大海的慈悲」,就是被信的境界。
親鸞聖人的生命在於〈總序〉的「難思弘誓,度難度海大船;無礙光明,破無明闇惠日」,親鸞聖人的生命在於此。「難思弘誓」就是指本願,「無礙光明」是指名號,這裡沒有說要去信,也沒有說要去念佛。這是如來呼喚我們的招喚聲,我們乘坐弘誓的大海,「無礙光明」是指六字名號,它沒有說要去「信」,或是要去「行」,這個已經超越行和信。
我們都說「要念佛,要念佛」,〈行卷〉說,「行」就是稱無礙光如來名號,這是「大行」。這是善導大師的法脈,這是說「一心專念佛陀名號」,這個沒有錯,可是我們能夠得到救度,這是透過本願力,得到救度,而不是透過念佛。所以:
「大行者:則稱無礙光如來名。斯行,即是攝諸善法,具諸德本,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,故名大行。」「功德大寶海」就是信心。瑞劍老師花了九十年來研究〈總序之文〉,譬如〈總序〉講:
「圓融至德嘉號,轉惡成德正智;難信金剛信樂,除疑獲證真理也。」
這裡面沒有說要去信。接著又說:「唯崇斯信。噫!弘誓強緣,多生叵值;真實淨信,億劫叵獲。遇獲行信,遠慶宿緣。」
《往生淨土的秘訣》第63條的「無限大空的智慧」,是瑞劍老師頂戴的。《往生淨土的秘訣》
第1條:
「如來成佛的因果外,無眾生往生的因果。」
這是說,如來所發的願和行,都是我們成佛的願跟行。第一條和第63條,彼此融入。我們看
第9條:
「本願力往生」,這樣想的話就行嗎?不,是「依本願力往生」,不是以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淨土。「不是以為能往生就能往生」,不是以自己的心態來決定,所以不是「我以為我能夠往生」,而是我們是要依本願力才能往生,這是純粹他力的教法。還有第14條:有超越「善惡」、「因果」的大悲光明。
還有17條:
勿忘「孝行」、「慈悲」和「慚愧」。
瑞劍老師說,他父親沒有罵過他,只有罵過他兩次而已。有一次是參加法座,很晚才回來,這是第一次罵他。講到孝行,瑞劍老師也實際上有實行孝行,隨順父母親所說的話,沒有叛逆父母親,這是孝行。
第19條:
「生也好,死也好,與佛共行旅。」
第23條:
「善惡、想信,皆全忘,仰望天空月(本願力)一輪。」23條最後的「月かげ」,本來在1952年左右的時候,本來是要用「月か
も」,這兩者在日文的意義有點不太一樣,後用是用。「月かげ」是指「願光」,也就是本願力;「月かも」,只是指月亮,說的是本願。一個是本願力,一個是本願。「月かげ」是本願力,本願的力量;如果是「月かも」,只是指月亮而已。
第25條:
「我呀,搖搖擺擺,內空空,橫豎皆是無法老實聽聞的傢伙。」我們會一直搖來搖去,要左轉右轉這樣子,內空空。會講這句話的,只有瑞劍老師一個人。「無法老實聽聞的傢伙」,打個譬喻,隔壁的浴室裡面,日本人通常會泡澡,泡澡準備好了以後,我們脫光光就進去了,就可以了,這是說完全把我執都給脫掉。這首是說要脫掉我執,信順彌陀就可以了。
第27條:
「本願力好大喲,背著地獄往極樂。」
第32條:
「落者,是我;助者,是彌陀如來。依南無阿彌陀佛,往生。」法然上人繼承了善導大師的教法,然後在《選擇本願念佛集》說,往生淨土,念佛為本。後來法然上人在往生的時候,寫了〈一枚起請文〉,說「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」。
善導大師把第十八願的願文,在《觀念法門》說:「若我成佛,十方眾生,願生我國,稱我名字,下至十聲,乘我願力;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」聖道門是以要修行才能往生淨土,善導大師以「行」來答覆其他聖道門的祖師,以念佛一行,這個念佛裡面有包含信心,所以這個是沒有錯。
把「信」和「行」分開的,就是親鸞聖人,我們依「信心」就能成佛。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時代,是要依念佛往生,親鸞聖人是依信心往生,兩者都沒有錯。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,是法然上人的法。
第37條:
「以獅子奮迅的氣勢,不嫌棄地撲上這個罪業深重的我。」親鸞聖人和瑞劍老師猶如獅子,撲向著我來。
第51條:
「月越高,影越深。罪業深重,願力發亮。」
第56條:
「不誹謗人,不自滿,亦不卑下。慚愧己身不及,持真佛弟子、念佛行者的自覺,而教人信。見此世之榮華如夢,願求真解脫,愛惜光陰,常學習祖典、大悲心。」
第59條:
「絕望,不知如何是好時,唯一人、真實慈悲的如來,最可靠。」我們絕望的
時候,可以來看第59條,知道如來一直在抱著我。大家只有63條,可是還
有最後一條沒有被翻譯出來。瑞劍老師對《往生淨土的秘訣》有做講解,瑞劍老師說,《往生淨土的秘訣》能夠背起來就背起來。
我們再看第64條:
「淨土真宗的安心,是最容易的,可是也是最難的。」
法然上人、親鸞聖人、蓮如上人,都是阿彌陀如來的化身。這部分是講,要捨棄自我,變成無我;無我的話,隨順佛語,就能成佛。聖教所講的內容,都是非常值得尊敬。我們以凡夫的身分來聽聞如來的教法,聽如來的慈悲,就能往生淨土。每一句話就是聽聞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就是萬劫叵獲。我們能夠聽聞淨土真宗,應該覺得慶幸;如果沒有淨土真宗,我們就沒有辦法成佛。下一個,「頂戴信心的人,會把自己看扁,然後會把阿彌陀如來仰望為最尊,會頂戴
如來的真實教法。佛法,是連文盲也能夠成佛的教法。」下一個,「把自己想像為小蟲,阿彌陀佛是偉大的人物」。簡單地把「歸命無量壽如來,南無不可思議光」換句話說,就是「阿彌陀佛是偉大的人」,「阿彌陀佛多麼偉大呀」,這個就是「歸命無量壽如來,南無不可思議光」。
(問)出去要勸人家念佛,怎麼講起?以前走聖道門,很會講,現在反而不會講。
(答)淨土真宗畢竟是佛道,佛道的話,要聞思。不是我們學習淨土真宗,什麼都不用做,就躺在那裡給阿彌陀佛救,不是那樣的教法。要聞思,這個還是很重要的,這也是自信教人信的一種實踐方法,就是聽聞,還有聞思。
(問)月亮沒有照不到的地方,唯照看月人。
(答)這個是法然上人的法語,就這樣看月亮就好。(問)「唯望」,我們就看著就好。
(答)這是因為月亮的力量,我們才會去仰望月亮,這是託福。
(問)善知識講出來的話,和凡夫講出來的話,一樣的法語,我們是學善知識講,那是善知識的體驗,那我沒有體驗,只是提善知識的話來講,那德分是一樣的嗎?
(答)這樣的話,是不一樣的。今天早上,老住持講宗教的意義,他漏講了一點,這是人格與人格的接觸,最大的人格是佛陀,善知識,我們是通過接觸人格、也就是善知識或佛陀,才有宗教。所以其價值是,有德分的人講的話,跟我們講的話,當然是不一樣。
(問)所以我們真宗才需要善知識來講法?
(答)譬如《和讚》的第68首和第69首:
「如來興世甚難值,諸佛經道亦難聞;菩薩勝法復難聞,無量多劫亦稀也。」
「遇善知識亦甚難,教人一事復亦難;諦聞一事亦是難,信受一事猶更難。」
這個就是答案,這要宿善。
第70條:
「一代諸教之信難,弘願信樂復亦難;難中之難佛御言,無過斯難經明言。」通常我們這樣念,會不明白。這個是親鸞聖人寫的,我們從中可以知道親鸞聖人的偉大,可是我們很難直接去理解親鸞聖人的法語,所以很需要善知識的指導。要透過善知識,我們才能夠理解這個教法,所以請你們去學習、研究瑞劍老師。瑞劍老師是親鸞聖人往生七百年之後,出現的大善知識,大家要聽聞瑞劍老師的法語。這裡叫瑞翔庵,為什麼叫瑞翔庵?「翔」字的來源,瑞劍老師到了九十歲的時候,還是到各處去弘法,可是九十歲過後,身體開始弱起來。有一次,他在休息的時候,他看到窗外有一群鳥在飛翔,就這樣越過雲,他就留了一首詩。瑞劍老師看到這些鳥的時候,他說,「我的時間快到了,我的時間快到了」,可是他並沒有絕望,他說,「其實我的工作現在就要開始了,要開始做工了」。這一首詩是瑞劍老師在晚年的時候所寫的,他說:
「我不是去死,而是去往生淨土。往生淨土之後,成佛;成佛之後,再回來娑婆世界,救度其他眾生。我的工作是沒有結束的,做不完的。」所以在建這個地方的時候,就從這首詩拿了飛翔的「翔」字,來命名這個紀念館為「瑞翔庵」。
瑞劍老師跟其他的弘法師不一樣,他很會作詩歌,為什麼他會作詩歌?因為他有頂戴佛法,有佛法的薰陶。幾乎沒有其他的佈教師會寫詩歌,而瑞劍老師有上千首詩歌,都是因為有頂戴佛法,把佛法的理義,以詩歌來表達給大眾,比較平易近人。老住持說,他每次拜讀聖典的時候,都是有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、七高僧、親鸞聖人、蓮如上人,還有瑞劍老師的恩德,他才有機會來拜讀、吟味聖教。這都是透過善知識的恩德。
我們一起來拜讀《御文章》第五帖第十三通:
夫南無阿彌陀佛之文字,其數僅有六字故,想必沒有什麼殊勝的功能吧。此六字名號之中,無上甚深的功德利益之廣大,無有窮極。因此,應知取信心亦是包含於此六字之中,並非別有信心在六字之外也。
蓋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,善導大師釋曰:「言南無者,即是歸命,亦是發願迴向之義。言阿彌陀佛者,即是其行,以斯義故,必得往生。」然,此釋意應如何地領會呢?比如吾等雖為惡業煩惱之身,一念歸命阿彌陀佛的話,佛必知其機而救助。夫言「歸命」者,即申佛救助之意也。因此,一念信憑彌陀的眾生,給予無上大利的功德,即申「發願迴向」也。將此發願迴向的大善.大功德,給予吾等眾生故,無始曠劫以來所造下的惡業煩惱,一時消滅故。吾等的煩
惱.惡業,悉皆消,即言住正定聚.不退轉等位也。
是故,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,是顯吾等可往生極樂之相也,愈發明白也。因此,不論安心也好、信心也好,善領會此名號六字之意者,名為獲得他力的大信心之人。有如斯殊勝之道理故,可深信也。
慚愧敬具 慚愧敬具
第五帖第十五通:信心章夫彌陀如來的本願,是救度何樣機之眾生呢?又應如何信憑彌陀,如何持心獲救呢?
首先,言「機」者,雖是十惡.五逆之罪人、五障.三從之女人,絕不可心懸於自身的罪業深重,唯依一他力之大信心,可遂真實的極樂往生也。然信心者,應如何持心?如何信憑彌陀呢?夫取信心者,樣亦沒有,唯捨棄諸雜行.雜修.自力等惡心,一心深深歸命彌陀之心無疑者,申真實信心也。
如此,一心信憑、一向信憑的眾生,蒙彌陀如來能知而放光明,於光中攝取不捨是機,可令往生極樂,是云攝取念佛眾生也。
此後,即使一生中申念佛,應領會是佛恩報謝的念佛也。此可云善領解當流信心之念佛行者也。慚愧敬具 慚愧敬具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