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alnamoamitabuddha本願力2 days ago
老師在紙上書:
淨土真宗大綱(大藏經的統一眼)
我們是以《華嚴經》為主。《華嚴經》內容很多,我們以什麽爲主呢?就是華嚴的法界觀。《華嚴經》可貴之處,就在它有“法界觀”。還有《華嚴》講佛的“海印三昧”。
佛的偉大,佛心的偉大在哪里?何謂“海印三昧”?“海印三昧”就是講佛的知見,即佛心觀。在佛心的大海水中,上至日月星辰,下至山川草木,一切萬物,都印現在佛的心水中。從佛心來看,皆是一如,是一如的世界。沒有在佛心外的事物,我們已經在佛心海裏面了。
我們凡夫也在佛心裏面。我們是迷執的眾生,在迷執的世界裏掙扎、流轉。佛看到我們一直在掙扎、流轉,無法解脫,不知要求出離,佛眼看到我們這樣的時候,佛心一動,就是“慈悲”。海印三昧的當下是“智慧”,佛心動的時候,是“慈悲”。
真正的智慧,一定會具足慈悲。因爲佛的心海裏印現我們痛苦掙紮的影象,慈悲開始運作,這就是淨土教。淨土教就是這樣來的。為救濟苦惱的眾生而有淨土教,這就是淨土教的來源。這是“利他”。
海印三昧的當下是“自利”,佛智的圓滿就是自利圓滿。真正的自利,一定具足利他,這是真實的佛心。佛心必定有利他的運作出來,我們說這是活動。佛心具足這種活動性,它是動的,活的,不是死板板、固定不動的,這是自然法爾。就像我們看到事情,就會有所行動一樣。佛看到了眾生的痛苦,就會由靜(自利)生動(利他),動(利他)靜(自利)不二,這是法。自利利他,二利圓滿,這是自然,這都是法界的原理,是真理,是天地之理。用佛教的術語來說,就是法性、真如海。淨土教就是從法性真如海顯現出來的教法。
為苦惱眾生開顯淨土教的,就是《大無量壽經》。但是因為《大無量壽經》凡夫不容易進去,所以才開方便法門,即《觀經》。先為眾生講《觀經》,然後講《阿彌陀經》。法性真如海是真智的世界,是靜的。它一動,即是本願。佛的心平靜如水,本願的運作是動態,是本願海,這個動,用波浪線來顯示。
這是淨土真宗的教判:理從《華嚴》入,然後是《大無量壽經》。
(老師畫圖示意:)
《大無量壽經》→《觀經》→《阿彌陀經》→《大無量壽經》
雖然是有淨土三部經,這三部經都在為眾生講什麼?是傳達本願海的訊息。因此,不論是讀《阿彌陀經》也好,《觀無量壽經》也好,一定要回歸《大無量壽經》。《觀經》最後不是勸導眾生念佛,十聲念佛嗎?勸念佛的苦口婆心,十聲念佛的源動力,就是本願海,是怎麽樣都要救度眾生的本願海。所以親鸞聖人說:念佛即南無阿彌陀佛。這個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本願,行即是信。
問:這(三經的次第)也是三願轉入的過程吧?
三願轉入是一種自然法爾的現象,當你真正求道的時候,一定會有這個過程出來。念佛乍看之下好像是行,但是當它回歸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,就是信。自然而然,對阿彌陀佛的感恩、慚愧之心自然而然就會出來。
一開始是念佛,“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……”,好像自己在念。當聞法之後,“原來,這就是阿彌陀佛的佛心,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心!”,這就是“信”了。“原來阿彌陀佛是為了我這個苦惱眾生而出現在娑婆世界”,這就是“信”。
“爲了我一人,爲我一人而來的南無阿彌陀佛”;“佛法是為我一人而有的,阿彌陀佛是為私(我)一人的阿彌陀佛”,這個時候自己的心態自然而然就是“純一無雜”。
當我們徹底這個“一”,徹底一心一向的話,自然而然就會無心無我,自然不會再有“我信了沒有”“我已經信了”的念頭,他已經不談這個了,因為已經沒有必要談這個了,當下有的只是本願。有的只是佛心,佛的慈悲心。究竟處,有的只是佛的大慈悲心。這就是淨土真宗的統一觀。
(老師在紙上署下日期:2005.12.2)
於香港下榻賓舘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