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HK Horai

死的解決(第一冊)(修潤版)

聽聞真宗之說教的同行也好、拜讀真宗之書物的學生也好、無論何者也好,所謂真宗是這樣者,或所謂信心是那樣呀,說「啊,明白了」的程度,是有限,大部分的人,幾乎全部,都停留在「知解分別」中。在「知解分別」的漩渦中,咕嚕嚕地轉,而終其一生呀就是現狀。親鸞聖人也是在哭泣吧。打破「知解分別」,而於「難思弘誓」和「無礙光明」(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)中飽足了之姿就是「就這樣地」。

「就這樣地」者,從一方面說的話,則其體是「難思弘誓」和「無礙光明」。又從另一面說的話,則是將「難思弘誓」和「無礙光明」,仰再仰、仰徹了之姿(金剛的信心)。賜與救助的「法」之「難思弘誓」也好「無礙光明」也好 皆為南無阿彌陀佛故,又,被救助之「機」(金剛的信心)也是南無阿彌陀佛。云之為「機法一體」。云機法一體之處為「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」。「果上圓成」「二利圓滿」就是此。(12/22)


第五章 無礙光明


言阿彌陀如來的「阿彌陀」之意義者,是說為「光明無量」、「壽命無量」的意思。

所謂「光明」,是言「光明者智慧相也」(曇鸞大師『論註』),而稱佛的智慧為光明。又稱佛智慧的力用為光明。佛的智慧者,「有什麼樣的力用呢」地說的話,則有「除世痴闇冥」(淨土論)的力用。「痴」是凡夫的愚痴(邪見)之闇。於「闇」者沒有御破闇(明來闇去)之力。必須不得不借光明之力。阿彌陀如來的光明賜與破一切眾生愚痴暗鈍之「闇」。將凡夫的愚痴暗鈍之事於『和讚』仰言為「無明長夜之闇」。『和讚』曰:

「無明長夜之燈炬(如來的智慧光明) 智眼昏暗莫悲歎

生死大海之船筏(船、筏,大悲的本願力) 罪障深重莫哀傷」

此和讚之意者,「因為自己是造惡不善罪深、膚淺無知者,所以怎樣也無法往生御淨土」地對在嘆氣之人,聖人是賜與諭示:

「如來因為是

『慈悲深遠如虛空,智慧圓滿如巨海』(文類正信偈)

所以沒有好擔心之事」呀。其次聖人申述「願力無窮」(本願力的強度是無限)之意而詠唱:

「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

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」

此等二首御和讚,是極其重要,又非常難能可貴的『和讚』。常將此二首和讚浮於念頭,至死為止地憶念著的話,則自然而然地信心也能頂戴,也能安心。忘卻聖人的御法語,除卻御聖教的法語,而做學問,將凡夫的心,即使如何地凝聚,也是無法頂戴信心。信心宿於勅命中,宿於本願名號中,宿於御聖教的法語中。將其處聖人於『歎異鈔』申說:

「置於親鸞的話,則『唯念佛(唯依本願力)而可被彌陀救助去』地,蒙受良人(法然上人)之仰言外別無仔細(道理)也。」

此御法語是信心獲得的秘訣。『教行信證』(總序)曰:

「難思弘誓度難度海(生死海)大船

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(如太陽光的大光明)」

此二句就是顯示『教行信證』全體的重要御文之處。『教行信證』是收於此二句,由此二句生『教行信證』一部六卷之御聖教,淨土真宗才能展開了呀。『和讚』也好『御文章』也好、其他一切御片假名聖教也好、三經七祖的御聖教也好,皆收於此二句。「難思弘誓」亦是南無阿彌陀佛,「無礙光明」亦是南無阿彌陀佛。信心也好往生也好皆從此二句展開。瑞劔三十八歲時,始自桂利劔老師被授與此二句,爾來五十餘年,每日無被忘,憶念之,持續吟味著。御聖教的法語,沒有三十年、五十年地持續吟味,妙味是出不來者。

假設有人問:「你聞到了什麼呢?」

的話,則我就宣說:

「只是『難思弘誓』和『無礙光明』。」

問:「你頂戴信心了嗎?有往生御淨土的自信嗎?」

的話,則我就回答:

「難思弘誓、無礙光明」

吧。

所謂「無礙」是什麼意思呢地一說,就言「無礙」者,阿彌陀如來的光明(名號,大智大悲),是連眾生的惡業煩惱都無法障礙,而賜與徹入我心。這就是無礙。


如來的光明,是如來大智大悲心的電波,又是放射能。此光明者,因為如來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,所以遍照十方群生,徹入其心,令發起信心,賜使往生呀。往生絲毫都不是自己的力量,全是他力的御迴向。用凡夫的聞、信而安心了的程度如何能往生御淨土者呢?全是如來的「難思弘誓」(本願力)和「無礙光明」(南無阿彌陀佛)的功德,是託佛福,是佛力。此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。稱之為「果上圓成」「二利圓滿」(第一條、第二條),又稱為「果上顯現」。而且稱如來正覺的働(力用)、本願力的働(力用)為「難思弘誓」(第三條),稱名號的功德力用為「無礙光明」(第四條)。

所謂「無礙」,又將「煩惱即菩提」「生死即涅槃」稱為無礙。此者,在分別善惡、愛憎違順之凡夫的話則無法明白。是佛的大智、無分別智是萬法一如的境界之原故。於『維摩經』有云為「入不二門品」之一章。一在拜讀了那章看看,就說著「萬物雖皆異著,然異著之原樣是不二(非一非異)的最高絕對真理」。一成為不二的大真理,就即使哲學也好、科學也好、佛教以外任何宗教也好,皆無法思,皆無法說。唯只有佛的大智光明,和此大真理成為一如。在我利我欲之凡夫的話則無法明白,在愛憎之凡夫的話則無法明白,用分別取捨之凡夫的頭腦的話則無法明白。縱使一切的凡夫人都無法明白,然「不二的大真理」「不可得的大真理」「空的大真理」「無分別智的大真理」,是真理之故,不能批判,又反論之。現代人的理論一堆,也要以即使拜讀了『維摩經』呀、『金剛經』呀、『華嚴經』的一小部分看看亦最好。

將此「不二」的大真理和證悟了「不二」的大真理之智慧稱為「無礙」,又稱「無礙光」。

阿彌陀如來,御是無礙光佛。御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。將之親鸞聖人於「真佛土卷」仰言:

「佛者則是不可思議光如來,土者亦是無量光明土也。」

阿彌陀如來,是無礙光如來之故,能將眾生的惡業煩惱,就這樣地,賜與成為菩提水。這就是行卷「一乘海」之「海」的意思。『和讚』仰言曰:

「本願圓頓一乘者 逆惡攝取地信知

煩惱菩提體無二(不二) 速疾令使得證悟」

又曰:

「名號(無礙佛智)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留

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」

又曰:

「罪障成為功德體 由於如冰之與水

冰愈多者水愈多 障愈多者德愈多」

。這就是「無礙」之相。是無礙光的利益。

是將本願成就的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之相,我稱之為「果上圓成」(第一條),稱之為「二利圓滿」(第二條)呀。第三的「難思弘誓」和第四的「無礙光明」者,即是第五條「就這樣地」之原由、根基者。

言「信心獲得」者,全是無礙光的利益(迴向)。『和讚』曰:

「由無礙光之利益 獲得威德廣大信

煩惱之冰必溶解 即化為菩提之水」

是應頂戴。因此吟味言「他力」之事最好。忘掉「無礙光的利益」,而將「想取信心而往生、想稱念佛而往生,想因為安心所以往生」地思之自力計度,迅速捨棄則最好。如果不看「無礙光的利益」,而「想取信心、安心而往生」地踏出了的話,則即使是幾十年,也從來都不可能出信心歡喜之曉天。


第六章 就這樣地


於此「真宗要關五個條」,已將「果上圓成」、「二利圓滿」、「難思弘誓」和「無礙光明」,雖是粗略地說明了呀,但是詳細的內容者,如果將本書一千頁,認真地給與御覧的話,則覺得可更上一層地明白。

將果上圓成、二利圓滿、難思弘誓、無礙光明,透過全篇,好好地吟味頂戴的話,則說「於為了往生者,從眾生方,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,都無需拿出者,可附加者皆無」之事,是就能知道吧。那就是「就這樣地」。

不喜歡「就這樣地」的人是「想變成什麼而往生」地思著的吧。完美齊備三業,而「想完成自己而往生」地思著呀,那不是淨土真宗。「請給與幫助,給與救度」地祈願、祈禱,想怎麼做而從神佛得到御利益」地期求現世利益者,是非佛教性的迷信。對阿彌陀如來持期求之心,因而想著自己完成、自己滿足,變成追求之事的一群,因為是不信「佛智不思議」,為「不思議啊」的人,所以無法往生。

聞他力迴向、無礙光的利益者,是因為使聞本願名號的由來,所以在凡夫方,為了往生,無任何一樣說為「不得不這樣做」之事。唯「非常感謝」地,只是信順本願之勅命。稱之為「就這樣地」。

雖說「就這樣地」的話語,但信心也是不需要者,即使沒稱念佛也都可以。雖喧嘩吵鬧也好、偷盜也好,但如果陷入說「沒關係」之邪見則不成。是「依如來的名願力而往生」地,頂戴著的「就那樣地」、「就這樣地」。

人生百年,「佛法(名願力的信心)第一,孝順父母,待人親切」地作而渡世,方是稱為「念佛行者的心得」者。

善惡 想信 皆忘盡

仰望天空 明月光。

聞之原樣地 唯聞之原樣地 御慈悲喲地

成了信憑 彌陀的呼喚聲。

九十年 聞了什麼呢 記得了呢

本願名號 唯一 呼喚而歸 慈親的故鄉。

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

其之働(力用)者 不思議也

働之原樣地 我往生也。

(瑞劔)



第四章 疑惑的葛藤



善導大師所仰言:

「作得生想,此心深信,由若金剛」(散善義)。

說 「今現在,死了的話怎麼辦呢」的問題,一於自己的心問看看,就雖古今皆是同然,但是在數百萬真宗教徒之中,是何人住於「往生一定、御救助治定」的心境,是住得生想猶如金剛之人呢?真宗的繁昌並非信徒的數量增長了呀就是繁昌,而是獨自一人也好或多數金剛心行者之出來就是真宗的繁昌。

美國的文學家「愛默生」,在其論文集(報償論)中,雖在說「於基督教的國度中,(真正)基督的信者一人也無」,但因為這是在作隔岸觀火呀,所以是不行。

前幾年,第二屆世界佛教徒大會之際,緬甸僧侶的領袖之一,向我,申說:「在日本沒有佛教」。隔日,我在神戶的湊川神社前面,為一行四十七人,用英語於「大楠公和大乘佛教」的題目下作了一場演講。因此,彼等終於歡喜而歸去了。

參照善導大師的御法語、愛默生的言說和緬甸僧侶的說法,沒有將說「今現在,死了的話怎麼辦呢」之問題作為「公案」,而朝夕憶念,數年數十年地,於各自強健有力時,思考徹底的話,則生死的大問題是無法解決者。

難信呀,單就於是佛、正覺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,和說自己之心是就如在大風中撒了灰般的心之事,這兩點,都是很難被信者。偶爾以為是信了吧的話,則那是凡夫「知解分別的妄念」。無論如何信心都無法頂戴,若成為無法安心的話,則心會苦不堪言。

本書,是以開顯『教行信證』的「真實之行信」作為主眼,甚至欲將此真實問題,除去掩飾呀和偽裝,互相地、共同地,認真地思考看看,而執了筆的就是這本書。若是能夠抱持此之大問題,而給與拜讀的話則是有幸之至。

昭和四十九年三月三十日(1974年)稻垣瑞劔 識


總論

○若心不謙虛 則大法不入耳。

○成素直吧成素直吧 成為素直而聞無上甚深微妙法吧。

○法重身命輕。

○聽聞佛法的今天一日之命是很尊貴啊!

○自信教人信,哎呀 夫難哉。

○縱使尚未獲得信心,若全神灌注身心於佛法,則在諸佛如來的豐裕加護中。

○信前之人也請稱念佛喲稱念佛喲。應努力勤行而稱念佛。

○有超越善惡智愚而獲救助之法。南無阿彌陀佛的一法是之。

○就後生而直到安心去無止,急切地努力,勿懈怠。

○凡夫的思計全皆妄念也地心得(領解),而勿以我的思計為目標。

○好好地領解佛和凡夫的不同,若無聞佛法則容易陷於自力中。

○人(良人,善知識)有者法易得,人無者法難得。

○勤行而探尋良師,若不就良師者則獲信心之事難。

○良師之一言勝過不信之人的千萬言。

○即使明白了之後也勿安心,知解分別不是真正的信心。

○就信心而若有疑問則應就良師而尋問。

○無論如何有智慧才學,依賴自己的見解呀很危險。

○須立於高處大處而可達觀大法門。

○捧全力於「行信論」,學和信若一致者則是有幸。

○有信眼有法眼的人是宿因深厚之士。

○縱使法眼缺少也好連信眼皆一文不知的尼入道,因為慈悲廣大所以若是認真求法的話則必定被得信心。

○「行信論」是應立足於如來的大悲心而論之。

○常憶念二利圓滿之大正覺、若不生者的本願之事就是肝要。

○應常念報父母師長的恩德。行仁義五常之道之所得以行皆是託聞佛法的御福蔭。

○俗諦門是真諦門的德用。

○不是依凡夫的善惡而獲救,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獲救呀。是依名號的功德力而往生呀。

○真實信心的價值和名號的價值是同一。

○仰信本願力之處任何樣的學者皆是同成一文不知之身而往生呀。

○應勤於和喜愛佛法之友交往。

○應盡力佛法第一、孝順父母、待人親切。

○應當徹底仰信佛的尊貴、本願名號的尊貴。徹底仰信之處則疑雲消散。

○縱使決定心沒被得,甚至至少在有生之年應努力作到「若存若亡」的領域。

○做為凡夫而作得生想之事猶如金剛般雖是至難,但若同心於聖人之御心的話則無不能之事。

○於二利圓滿之大正覺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。

○於勅命之前者,忘己而隨順之呀就是信心。

○言被忘己者,是浮世之事無一個成為往生之因者。

○涅槃之因唯是信心。

○就於往生的話,則自己的思計,不論善惡,有益的思計是一個都沒有。不是因為自己的思計所以獲救,而是依本願力而往生呀。

○做為凡夫不被囚於自己的思計即概念之事雖是至難中的至難,但仰信釋迦、彌陀二尊的仰言(遣、喚聲)處,變成不被概念所囚,這也是不可思議。

○如果自己被信心和往生所奪心,而忘佛,忘記著眼於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事的話則不成。

○做為底下凡愚的話,則應以無論如何都無法成佛之事為基礎,而聽聞佛法。否則是無法頂戴佛法不思議為不思議者。

○信心之體是名號,信心之相是無疑。

○稱名念佛之體是信心。不是為信心之用(力用)的念佛的話則不被稱為他力迴向的念佛。

○稱念佛號而想要依稱念了之事而往生呀是自力。

○想要獲得信心而後往生,追求著信心呀,多半是靠不住的事。

○雖日日造著罪業,但思此人的結果會如何呢而聞法呀則最好。

○不使反省自己的無智、無能、罪惡就不可能獲得信心。

○信前的罪惡感並不是機的深信。機的深信是和信願力之法的深信同時,在本質性都是同一佛智圓照的恩賜。

○信心在於超越了善惡之處。名號之賜與成為信心。

○在貪瞋煩惱中信心之生起呀是如來清淨願心的迴向。

○『教行信證』之最重點是信心。

○離開御聖教的文字,輕視之而想要頂戴信心是錯誤的。

○於蒙信良人(善知識)之仰言外別無頂戴信心之道。

○唯有於信有信之人的人格而信心可頂戴。

○如果將信心想成好像百貨公司的商品、或如神龕上掉下來的牡丹餅(紅豆餅)般的話則不成。唯是因為依如來的大悲願力賜與救助所以獲救呀。

○於信心沒有階級,弘願的信心是一百分。一百分以外的信心是零分地心得(領解)著最好。

○「要門」是「修諸功德之願」(十九願,觀經),「真門」是「至心迴向之願」(二十願,阿彌陀經)。是他力(十八願,大經)中的自力。

○「弘願」與「要門」雖容易區別,但「弘願」和「真門」是易於混淆(雖稱名念佛同,但念佛之心異,一是他力的信心,一是雜修雜行自力的心)。

○信心雖然沒有階級,但有稱為「大略信心」(概念的信心)的信心。又有稱為「若存若亡」(自力的信心)之事。必須細心留意。

○有云「三歲小孩甚至百歲魂(江山易改本性難移)」之事。佛法必須從孩童時就開始聽聞。

○佛法不趁強健有力時就不行。從上了年紀才來聽聞的是,因為體力在衰弱,所以沒有強健念念相續的氣力。

○大信海是不可思議、不可稱、不可說之信樂。是超越了善惡智愚(凡夫的知解分別)者的原故。

○真實的信心是始終不二(是一),又是由於佛的相續(是相續),而不令消失者(是淳厚)。

○又這呀那呀到處參拜神佛、又在意日子吉凶(迷信)呀被稱為雜行雜修。

○佛教以外的宗教皆全在向神祈求。祈禱祈願(欲望,求現世利益)的宗教並非真實之宗教。

○佛教以外的教法皆全然不知道「迷悟染淨的因緣」。在這一點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就明白。

○「還相迴向」者將未來往生安樂佛國之後,開悟,受如來的大慈悲於身,而依本願力遍遊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呀稱為「還相」。並非在未往生之前就有「還相」呀。

○「還相迴向」者將未來往生安樂佛國之後,開悟,受如來的大慈悲於身,而依本願力遍遊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呀稱為「還相」。並非在未往生之前就有「還相」呀。

○「還相迴向」者將未來往生安樂佛國之後,開悟,受如來的大慈悲於身,而依本願力遍遊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呀稱為「還相」。並非在未往生之前就有「還相」呀。

○佛教的目的者解脫生死而開涅槃常樂之證呀就是目的,就是理想。

○不信從地獄到佛,有「十界」的現象界之事者沒有聽聞佛教的資格。

○是應「七難八苦算什麼 我有六字之保護」強有力地思而精進於佛法。

○「死的解決」是「生的解決」。沒作「死的解決」的人是「生的解決」亦不能之人。

○因果恐怖,因果是輪迴的火之車。

○真正的宗教呢或邪偽的宗教呢若以「因果」的尺度來測量看看就立即明白。邪偽的宗教皆悉在違反因果的真理(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有作必報,報後才消)。

○第十八願之妙味者,是稱說,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的本願味明白了呀,說信心獲得呀是此處之事。

○將依若不生者之本願而賜與救度眾生之事稱為「平等因果」。又稱為「超世的悲願」。在其他宗教是沒有的事。

○『教行信證』是應由總序出發而常回歸於總序而吟味。

○『教行信證』是稱為「有建立而無解釋」之御書。即使一生涯拜讀,也是「仰則彌高 鑽則彌堅」。

○以前文而吟味後文,以後文而拜見前文,反覆反覆來來回回地持續拜讀才好。

○『御本典』是應和『御和讚』並『略文類』一併拜讀。

○不是云為在眾生方做什麼啊而蒙受御救助者,是信也好行也好都在阿彌陀如來方賜與御成就而將之迴施給眾生呀。

○於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「呼喚聲」之外,皆無有一信和一行從眾生方拿出來的就是淨土真宗。

○南無阿彌陀佛是聞信而往生者,而並非說為稱之而往生者。

○言「唯念佛而被彌陀救助」呀是說「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」的意思。

○「念佛往生」是「名號往生」,「名號往生」是「信心往生」,「信心往生」是「願力往生」。

○總序之文是應以「因果」、「機法」和「行信」三點而吟味之。

○「難思弘誓」是「因」,而「無礙光明」是「果」。逆、謗、闡提是「機」,而大悲的光明名號是「法」。「圓融至德嘉號」是「行」,而「難信金剛信樂」是「信」。此等是三三圓融著。

○「行信」是南無阿彌陀佛。是最應於行信努力而研究。「信心」就是最肝要。

○無如自己心般之不自由者。是應不成為自己心的對手地 專仰信佛智、佛力。

○於仰者必須仰徹。所謂仰徹,是絲毫都不當作自己的知解分別之事。

○信心並不是說自己信的話就好的呀者。是願力的信心、他力迴向的信心。

○他力的信心很難。即使數十年地聽聞了,一旦成為死了的話,則會想「阿彌陀如來真地會救助嗎」「真地能往生御淨土嗎」之疑心,是很難消除呀。這種病,於不服用「佛是和我同在的佛」之藥者治不好的。

○人的安心是很難的事。若說如何作的話則能夠安心呢?因為「想獲救想獲救」地踏出,所以無法安心呀。因為有「若不生者」的御本願,所以連安心都不想要,若是那樣則其之時能夠安心。云

「若眺望著行步大道上之姿 擔心亦無 安心亦無」

的大安心就會出來。

○所謂「大道」是本願名號的「呼喚聲」。因為是給與呼喚了所以獲救呀。言「行步之姿」的是法然上人呀和親鸞聖人之御姿。接觸大人格時,依信其大人格之事而自己也大安心。宗教是人格的接觸。

○在二河譬的話則本願名號之成為行者的信心,其信心即成為白道。如此而「呼喚聲」和信心成為一條白道,稱之為「本願一實之大道」。

○西岸上阿彌陀如來的呼喚聲能聞到呀是行者經歷「三定死」(是進也好退也好又止也好皆無一免於必死〈地獄〉之思) 而後的事。

○是呼喚聲之剛一聞到,立即行者於「呼喚聲」下「至心信樂忘己,而被聲音所吸引所吸引」而到達西岸(往生)呀。

○不是自己的聞呼喚聲,而想,用自己的力量而前進的,是依如來聲音的力量而往生呀。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之賜與成信心呀。

○如來呼喚了我呀,是就如獅子之撲住了我般的者。以獅子奮迅之勢,於罪惡深重此之我,哎呀呀給與撲住了之事喲!除了被如來所撲住而往生外別無往生之道。

○若說御淨土是為了誰所建立的呢?是以為了欲使吾等末代凡夫成佛的阿彌陀佛之大悲和佛智所建立的。即淨土是以佛智和大悲而打造完成的。即淨土的本質是南無阿彌陀佛。

○淨土的莊嚴,是莊嚴之原樣就是如來。稱如來的人格為「正報」,稱佛的國土為「依報」。「正報」和「依報」成了一者呀就是御淨土。稱之為「依正不二」。

○即使想要「往前」進而聽聞聖道自力之教,聖道門這個那個「定善」(坐禪)和「散善」(戒律及善根)都必須修習。此者不是凡夫能夠之事。「向後」退,即使聽聞世界上的宗教看看,以何者都只是違背了因果道理的教法而已,而成佛的希望不成立。即使「停止」不動著,亦不得不陷入貪欲的水河和瞋恚的火河中。此絕對絶命就是今現正自己的處境。稱之為「三定死」。自覺到「三定死」時,「就那樣地來吧」本願招喚之勅命(呼喚聲)是就徹入自己的心中呀。如來之真實心(大悲的佛智)徹到眾生心,成為了「哎呀真歡喜」的稱之為「信心」。即使「信心」,亦不外乎是如來的佛心、佛力者。

12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名號實相法

首先講到「名號實相法」的人師是曇鸞大師。名號實相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講「一生造惡值弘誓」的道綽禪師,引用《觀經》「下下品」之文,說「臨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十聲無量壽佛名,因而得救。」為何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?因為聞的是「名號實相法」。「實相」有功德,此成為名號的功德。 臨終的人,和一般狀態的人,心態是不一樣的。一般狀態的人心不專一,常會夾雜不急之事,有所分心(間斷)。臨終人的心態叫「無間心」、「無後心

煩惱菩提體無二

则盈: 師兄早上好!請教師兄,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中的“体”該如何理解? 還有,“淨土證悟的真理,在尚是凡夫身上說明之,實是不可能”這句該做何解?感恩師兄 蒙光: 南無阿彌陀佛 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,“體”作爲術語,在佛法中有多重所指,在此處指其自身、本性。體無二,即一體不二,同體一如的意思。 在佛眼所見的大宇宙的實相,萬物一體,有生命與無生命一體,物與心一體,佛與衆生一體,我們內心的煩惱與菩提覺性也

三帖和讚:唱讚與文義簡說(一)

讚,即讚歎頌揚之義,讚歎頌美之辭亦名爲“讚”。佛教中特指讚歎頌揚佛菩薩功德行儀的章句。佛典中,以偈頌讚歎佛德者居多。日本佛教傳統中,將日語(和語)書成,以“和音”唱頌佛、菩薩、祖師或教法等之讚歌稱“和讚”。其形式多以七五調,四句一章為基本,由數章至數十章連續唱頌。 《三帖和讚》,是親鸞聖人晚年,為使真宗之根本教義易知易曉、便於傳布,遂製作歌讚,包括《淨土和讚》、《高僧和讚》與《正像末和讚》三部,合

bottom of page